我是大学生,前两天本来应该好好准备英语六级,却怎么也看不进去。同学们说我有两个“我”,在校外我玩得可开心了,但是一回来就想,哎呀自己又没好好看书。可是看书自己又看不进去,心里明白却不知道为什么专注不了。这种情况高考前也有过,只要遇上大考我心里就莫名其妙地恐慌,学不进
去。
心理专家分析:通过了解,发现咨询者有个姐姐。幼时姐姐由于不爱读书,父母经常责骂,咨询者小时候却从未被父母打过。她不愿让母亲听到自己成绩差的消息,因而她也经历过学习低潮,但又通过顽强的努力,进到全班前几名。咨询者的成长看似比较顺利,不存在问题,可是我却发现咨询者是个敏感的人,很在意别人对她的看法。也就是说,她从小就在解读父母对待大姐和她的不同。
从心理学来分析,这是每个孩子幼年都会习惯性的“讨好伪装”行为。见到姐姐因学习不好,贪玩而挨打,她自己就会建构起一种保护自我的观念,告诫自己出去玩要早点回来,学习成绩只有高高的才不会挨骂。所以,每次出去玩她都会想到要早点回家看书,其实又不是自己的本意,自然就看不下去。多少年来,这种思考方式,让她躲过了父母的责骂。然而,上了大学当自己完全可以控制生活的时候,事情看上去却有些不一样了。每每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时候,这种矛盾的行为就会又出来跟自己较劲。
咨询者应该明白大学生同样要以学习为主,但是可以兼顾个人爱好。现在可以试图去发展自己喜欢的业余爱好,把闲暇投入到有价值的爱好中。当一个人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就会意外收获一种学习的能力,因为要培养爱好也必须学会学习方法。另外,在脱离父母监管的大学生活中,自发地去建立独立意识,自己去把握学习和休闲的时间比例,慢慢做生活的主导者,就会渐渐摆脱这奇怪的行为。 (《北京青年报》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