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太阳很热、很热,似乎烤干了心田里所有的水分。我如一位老农,双手捧起一?干涸的黄土,一滴眼泪落下,溅入手中,激起黄尘:要收成,真的很难啊。
――摘自作者日记
浪潮中沉浮
捧着连夜从招生办取回的高考分数册,一夜之间我几乎愁白了头。数了一遍又一遍,我校文理科硬两类达二本线人数真的就只有32名!比去年增加了3人。体育、艺术类达二本线的有33人,比去年增加了7人。可是,社会上只关注文理硬两类达线的人数,700名学生参考,这“硬两类”百分之四的达线率如何向师生、向社会交代呢?
三年前高一招生时的艰难情景犹在眼前:一类高中招收560分以上的中考生;二类高中招收500分以上的中考生;三类高中招收440分以上的中考生。也就是说,我校只能招收440分以上的中考生,但三年后却要和560分以上的一类高中考生比拼高考成绩。我这个三类学校的校长担负着这些“差生”成龙成凤的全部期望,但在通往高校的这座独木桥上,注定了大多数的人要“落马”。
退路当然没有,必须得采取一些“手段”。于是,6月26日,我校的广告在电视上、手机上、大街上、报纸上全面展开:某某高中高考达二本线65人,是建校几十年来最辉煌的……
看到这些消息,广大群众惊呼:小鸡变成了凤凰,某某高中展翅奋飞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奇迹出现了。家长们奔走相告:把孩子送进某某高中吧,该校今年成绩不错。同行们则不依不饶:用体育、艺术类达线人数充数,蒙谁啊?
优秀生拉锯战
6月26日至30日,我一面继续打广告战,一面率五路人马下乡招收高考复读生。承诺凡是高考成绩优秀的考生到我校复读,可享受一系列优惠待遇:免收学杂费,包括书费;免费住两人间、三人间公寓;免费一日三餐;月奖金500元;明年高考达一本线获奖金8000元,达二本线获奖金4000元;每天有一小时优秀教师单独辅导……
张同学高考超过二本线30分,只报了北大,现在录取无望决定复读。我亲自登门拜访,给其最优惠的条件。张同学欣然答应,但有一个条件,即带上邻居李同学。李同学高考失误,只得了387分,按学校“低分交高费”的规定,他除了要交正常的学杂费外,还需交6000元的其他费用。为了拉张同学进我校,我一口答应了李同学。然而时隔两天,另一所学校答应张同学,除了我校开出的优惠条件外,再当场奉送5000元助学金,但不能带李同学,结果,张同学被那所学校给挖走了。像这样互挖优生的事情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屡屡发生,直到来年高考报名工作完全结束才会休止。
7月6日,中考成绩公布,疲惫不堪的我在第一时间又强打精神,再拉出几队人马,带着优惠条件,投入到招收高一优秀生的拉锯战中……
负重启航
7月1日,复读班开课了。
7月6日,1500名升入高二、高三的学生在放假六天之后又返校补课了。
7月25日,所有的招生人员全部撤回,高一开学的准备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响起来。
8月1日,新生就要提前开学。虽然天气还很炎热,但大家都在提前,我也不得不顺应潮流。
翻开新生报名册,生源质量并没有多少改观。而学校“柳暗花明”的状况,随着众多同行们说明“真相”的声浪,被一阵风吹得无踪影,一切又恢复成原样。这样的结果,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我还是要费尽心机地“折腾”,因为如果不“折腾”,连这样的现状恐怕也维持不下去。
夜深人静时,我再次失眠了。优惠条件、加班加点、办复读班都不能拯救我和我的学校,在大学曾被大家称为才子的我,此刻真有些木讷了。现代校长不应该是这样,我真的不想这样当校长,真的不想当这样的校长!然而,走出困境的出口又在哪里?(《中国教育报》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