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界每年都会有各种奖项产生,有走星光大道和红地毯的,也有捧着奖杯奖牌的,风光而热闹。然而,每一次评完后,各种媒体和圈子内都会议论一阵――诸如某人的奖是通过什么关系拿到的,某人又在评委身上花了多少银子,等等说法竞相流传。更有甚者,竟将这种评奖的潜规则波及到了一些政府的奖项,变相地变成了政
作家石钟山日前在其博客上,写道:“奖项是由评委们评定的,评委是人,不是神,身处如此浮躁的社会,别人再做一做工作,花一些小钱,说些情感话,评委们焉能不情感做事?每一届各种奖项评选前后,最忙碌的莫过于评委的手机和银行卡了,评委们的电话费增加了,银行卡数值的增长速度也是很快。”“奖项的设立,主办方的初衷永远是美好的,希望出台一个游戏规则,在规则内评选出最好的作品。但凡是有规则的地方就有潜规则,潜规则的游戏永远比出台的规定要好玩。如果你坚持、你清高,没人不允许,其结果就是靠边站,孤独地享受着一分清冷和寂寞。
“潜规则”,既不公开,也不透明,也决不会将它的“规则”内容告知于他人,但是,其“规则”的内容谁都明白,它比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还要厉害,还要严厉,人们都在默默恪守、心照不宣地维护它,而且,谁不遵循这种“规则”,谁就会受到这种“规则”的排斥、惩罚。
石钟山透露,如果一部作品想得个好的成绩,一般从评奖的前一年就得开始忙活。比如影视作品,制作单位可能就要开始策划找哪些人、在哪些电视台播出等细节,整个流程需要花的费用在几十万到百万元不等。(《齐鲁晚报》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