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萌(北京作家):上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那时的月饼都没有油,硬邦邦的,用斧头砸才能砸碎,硬得都能砸死人。邻居、亲戚互相送月饼,自己家里也烙月饼,跟做馒头差不多。那年头吃的东西少,中秋节也算是打个难得的牙祭。
那根正(慈禧曾孙):一百年前过中秋节,每家人都
王恩山(北京民俗爱好者):中秋节在皇宫除了祭月、上香、行礼之外,就是赏月了。避署山庄的“云山胜地”(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是当年乾隆帝中秋赏月吟诗的地方。他在避暑山庄作了上百首中秋赏月诗,大部分的诗由当时多位著名画家附图、设色,在图上有乾隆帝御笔的引首。
包世轩(北京民俗学会主任):老北京市区和郊区过中秋略有不同。农民称中秋节为丰收节,京西有句谚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中秋节又称为“果子节”,因为此时梨、石榴、枣、葡萄、苹果等均已收获,并大量上市。在京西过八月十五还有一个习俗,中午时糊窗户。经过了一个夏天,风吹雨淋,窗户纸大多破烂了,到了八月十五,时至中秋,天气转凉,人们就撕去旧窗户纸,换上新纸。据说八月十五糊窗户能把太阳糊在屋里,一个冬季屋里都暖和。(《新京报》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