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在中国驻日大使馆内举行了一场特别的招待会,送别在此工作了3年的中国驻日大使王毅。近200名在日侨胞及留学生代表与即将离任回国的王毅大使依依惜别。
3年,中日关系由冷转暖,面对这可喜的变化,身处对日外交第一线的王毅却没有说自己有参与之功,只表示:“我和大家一样,对此感到欣慰和高兴。
亲善大使“走猫步”
2004年,靖国神社、东海油气田等等一系列事件使中两国关系陷入谷底。出使日本的王毅深知其中情势的复杂以及自己责任之重大。
2004年11月,刚刚履新一个多月的王毅在使馆里举办了一场联谊会。客人是300多名长期工作、生活在使馆周围的普通日本“邻居”。这是驻日使馆建馆以来首次举行这样的活动。在欢迎辞中,王毅摒弃了外交辞令,他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如果大家需要帮助,请与我们联系”。上任伊始,王毅就让日本人看到了一位亲和友善的中国大使。
2006年6月,日本人还在电视上看到了“走猫步”的王毅。
原来,为了改善日本与亚洲国家外交关系紧张的局面,日本环境大臣精心安排了一场时装秀。这次,亲善的中国大使充当了一次特邀模特。穿着一身白色中山装的王毅在T台上一亮相,就引发一阵热烈的喝彩。“相貌出众,才华过人”,《朝日新闻》的评价很好地诠释了王毅在日本人气颇高的原因。
恪尽职守不辱使命
外交是斗争和妥协的艺术,并不总是温情脉脉,王毅深知其中的道理。“恪尽职守,报国为民,开拓进取,不辱使命。”在离京赴任前,王毅以此来描述自己的心境。
大气候未变,外交斗争在所难免。2004年12月中旬,日本政府决定给李登辉发放旅游签证。上任才三个月的王毅随即抗议道:“日方如一味制造难题,挑起事端,必将自食其果。”用词之严厉,日本媒体甚至用“语带威胁”来形容。
2006年3月,外交部长李肇星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严厉地强调中国反对日本领导人“坚持参拜发动和指挥侵略战争的甲级战犯”。就李肇星的这番话,日本外务省多次致电中国驻日使馆,欲当面向王毅提出抗议。但中国大使馆方面回应称,王大使当日行程已排满,无法赴会。
发挥沟通长项
2006年9月,安倍晋三出任日本首相,他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谨慎态度为中日突破僵局创造了可能性。10月8日,安倍上任后首访就来到中国,实现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而今年4月,温家宝总理赴日本访问,接“破冰之旅”而称“融冰之旅”。在这种巨大的转变中,中国驻日本使馆一直处于一个桥梁的位置。
沟通是王毅的长项。在日本的三年中,王毅接触了大量的日本人。大到会议,小到社团,可以说有求必应。“王毅特别了解日本的想法,也坚持中国的原则,他能把中国的想法,以日本人能接受的方式说出来。”共同社资深记者河野彻说。一次,王毅在日本防卫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武”字由“止”、“戈”两个字组成,即“止戈为武”,形象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以和为贵”的内涵。
3年间王毅作了多少场演讲?大使馆相关人员的回答是“数量惊人”。针对不同人群,王毅大使要准备不同的演讲稿,人们评论说:“他讲得很生动也很深刻”,“他的日语很高雅”。(《扬子晚报》9.28舒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