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城隍庙,曾被传统时代的文人反复描摹,从看戏、登高、观花会,到游园、品茗、购书画,城隍庙足以满足传统文人的各种精神需求。
在城隍庙的茶馆中,备受中外人士推崇的要数湖心亭茶楼。有文
清同宣年间,不少国画团体在豫园活动,丰富了城隍庙传统文化的内涵。位于庙园荷花池南岸的飞丹阁是著名的书画店。当时频繁进出飞丹阁的,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任伯年、吴昌硕等国画大家。宣统元年(1909年),城隍庙西园又产生了两个著名的书画组织――“宛米山房”和“豫园书画善会”,以后者的社会影响更大。
与书画社比肩的是扇笺书画店。一直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邑庙中的扇笺书画业仍然繁盛。这些店铺“非但出卖楹联嶂轴之类,而且收罗的名家书画也着实不少。所以文人墨客来游邑庙,也常在那里徘徊。”
邑庙中另一个引人逗留的地方是旧书摊。不少后来的大作家、学者都曾在城隍庙的书摊旁消磨时光。有着新文学家之称的郁达夫“无聊之极便跑上城隍庙去,在几家书摊上看了好久。”
(《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 姜进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