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揭晓。32位作家、诗人、理论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分别获得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外国文学翻译等7个奖项。
作家、评论家王宏图评价说,获奖的作品中,小说创作有思想力度的作品少,先锋性、探索性的作品稀缺。小说内容都很平淡,很多作家恢复了传统观
胡印斌在其评论文章中说:国家文学奖的得主居然是浩浩荡荡的一队人马。这样靠人数营造出来的壮观,与文学已经没有太大的关联。我们口口声声宣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文学;我们孜孜不倦强调“底层写作”、承担现实苦难的文学;我们喋喋不休认为发现人的价值、面对心灵责任的文学,实际上已经不再是大众的文学,而成为作家群体互贴标签、实现自我的文学狂欢。
奖项何以“人多势众”?地方上有诉求。在第三届鲁迅奖颁奖的时候,山西作家赵瑜说了一句实话:各个省份都把本土作家获奖,当做一种政绩以及本省文化强势的象征;各方平衡的结果,是获奖名单的不断拉长。作家林贤治曾激烈地批评:真的有那么多优秀作品吗?这么多奖项只能败坏文学。话不无偏激,但在理。(《燕赵都市报》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