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东瀛国粹“浮世绘”

2007-11-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思世镜写绘

“浮世绘”不是“春宫图”

浮世绘是日本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兴盛于日本江户时代。“浮世”本是佛教

用语,泛指人间世相、社会百态;“浮世绘”所描绘的正是当时日本社会的人情世态和习俗风物,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因此被总称为“浮世绘”。

很多“浮世绘”作品以年轻美丽的女子为题材,绘画对象大多为勾栏瓦舍之中的艺伎,人物的表情和动态也非常生动大胆,有些甚至带有相当的情欲意味,因此,“浮世绘”在中国一度被误解为“春宫图”。事实上,尽管“浮世绘”中有些作品的确有向“春宫图”方向发展的意味,但其最初是从市井艺术家手中诞生的,深受市民大众欣赏和喜爱,堪称是一朵“大众艺术之花”。浮世绘艺术占据日本画坛260余年,直至明治维新拉开序幕前逐渐消退。

“唯美”、“意气”成就“浮世绘”

“唯美”是“浮世绘”最大特点。“浮世绘”所用的颜料,多是从植物、矿物中提取,染料湿度的调节在13次以上,并要经过抛光,很多作品中的植物成分至今还研究不出来。为了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光泽度,在绘画时,画家还要特意在墨中混入漆,使画面的感官美更为强烈。为了使画中人物更具视觉冲击力,“浮世绘”中的案几、屏风等画面背景往往仅出现一半,这种表现局部的方式被称之为“破局”方式,据说,这种方式要比在中国年画中出现早了很多年。

“浮世绘”的另一个特别之处是“意气”。“意气”在日文中是指在男女恋爱关系中,亲昵而不放荡、性感却不低俗,具有别样气氛的人、物及风俗。19世纪前半期,这个词深深扎根于日本江户平民的审美意识中。浮世绘的“美人画”里,长脸、淡妆、丹凤眼、显发露髻等各式形态就是表现了平民的这种“意气”。

“浮世绘”刺激了“印象派”

“浮世绘”顺应市民经济文化高涨而生,作者都出身民间,对社会生活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但到了19世纪20年代,由于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盛行,致使这种艺术失去了健康的内容,追求色情和低级趣味,渐渐地终于走向衰亡。大量“浮世绘”作品甚至当成了废纸、包装纸。

但富于戏剧色彩的是,这些“垃圾”流传到欧洲后,却被那里的一批艺术家当成了宝贝,其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和简洁奇特的风格,让马奈、德加、莫奈、凡・高、修拉、劳特累克等众多印象派大师都深深迷恋。他们从“浮世绘”中感受到残条造型的力度和主导性,感受到平面构成的丰富表现

力和灵活优美的装饰性,感受到原色铺设和平面色块分布的强烈刺激性和直率明快的效果,这些不仅使他们为之震惊,更直接反馈到他们的作品和画风中,促进了印象派画风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到后期印象派的画风和样式。(《广州日报》11.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