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刚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90岁以后的第三本新著。她还整理了钱锺书先生的全部文稿,相当一部分是以蝇头小楷写成的读书笔记。钱先生读书喜欢读很多遍,笔记的行间空白处就会不断添补上新内容。行间写满了,又密密麻麻延伸到纸边空白处。这些手稿零散而残破,特别残破的部分要一张一张地粘衬起来。经
记者:读了您的《走到人生边上》,以前也读过钱先生的《写在人生边上》,你们两个人的“人生边上”,意思一样吗?
杨绛:不一样的。他的“人生边上”,说的是人生就像一本大书。他的时间是“当时”,那时他年轻着呢,那是他最早的一本书。而我的这本,却是96岁才出的书。我都走到人生边缘上了,往后看看,就要想一想我活了一辈子有什么价值;再向前看看,他们说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灵魂呢?
记者:您的这本书谈到灵魂,谈到灵与肉,您能告诉我您在探索什么吗?
杨绛:我是旧社会过来的“老先生”,还是晚清末代的遗老呢。可是那些为我们这些“老先生”改造思想的“年轻人”也老了,他们显然代表了这个时代的风尚,都看重物质而怀疑看不见、摸不着的“形而上”境界。他们下一代的年轻人,更加偏离“形而上”的境界,也更偏重金钱和物质享受。他们的见解是否正确呢?我试图摆脱一切成见,从平时不在意的地方,发现问题,解答问题。能够证实的予以肯定,不能证实的存疑,我想通过一步步自问自答,看看能探索多远。(《羊城晚报》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