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苏东坡,曾被林语堂称为“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化悲愤为创作动力
苏东坡的仕途之路异常坎坷,在42年的官宦生涯中,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流放中度过。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将一腔悲愤化作了文学创作的动力,写下了《念奴娇・赤
“心烦手不闲,手忙心怡然。”苏东坡在流放中,没有无所事事,反而事必躬亲,进而发展出耕地、烹调的爱好。他成功地把入世心态很快地转变为“聊从造物游”的出世心态,并激发出独特的创造力。最典型的是,苏东坡在下放黄州、惠州期间,创造出东坡肉、东坡鲫鱼、东坡豆腐等菜品,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
在压力心理学中,有个理论:问题不在于压力本身,而在于对待压力的态度。也就是说,用乐观的态度看待挫折,就会让头脑变得更灵活。一件事没做好,会激发出从事另一项工作的创造力。
乐观有益长寿
苏东坡最后一次流放到儋州(现海南省儋州县)时,已62岁高龄。史书记载,苏东坡当时是抬着棺材去的,怕自己在当地呆得太久,不能活着回来。但他的乐观造就了顽强的生命力,促使他在恶劣的环境中挺了过来。
苏东坡的事例说明了乐观和生命力之间的关系,乐观对长寿有影响。一项调查发现,与非常悲观的人相比,非常乐观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险要低55%。与这些数字比起来,近代养生家丁福禄的见解更有趣:“欢笑能补脑髓,活筋络,舒血气,消食滞,胜于服食药耳,每日须得片刻闲暇,逢场作戏,口资笑乐,而益身体也。”由此看来,欢乐的情绪可以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使经络通畅,血气舒展。
乐观人格可以培养
在心理学上,乐观人格突出表现为,自信乐观、表达自如和耐受挫折等特质。乐观的人往往能够积极地看待挫折、辩证地对待得失。乐观是一项能力,同样能培养。苏东坡的名句可以给我们很好的教益。
其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提醒我们,要认识到生活并不完美,所以别对人和事要求太高。这样才能承受生活的变化,给自己更多的希望和信心,快乐也会多一点。
其二,“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诗句的启示是,面对挫折,要始终保持平常心,并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不要过于悲观。人的应激成效不取决于应激的大小,而取决于对应激的评估,通俗地说,就是挫折的大小不是关键,而是如何看待挫折。
其三,“忽闻河东狮吼声,柱杖落手心茫然。”要有意识地培养幽默感。好友陈季常总被妻子训斥,这让苏东坡想起释迦牟尼狮吼的样子,加上陈季常的妻子来自河东郡,便有了“河东狮吼”的笑谈。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幽默的一面。多学点幽默,不仅能化解尴尬,还能让自己快乐。(《生命时报》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