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书(化名)在上海一所重点大学读大三,挣钱能力没有,消费能力倒不差。进大学后,小秦前前后后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等4家银行申办了5张信用卡。用第一张卡时,账单往家里寄,母亲翟女士只能硬着头皮还款,怕影响了儿子的信用度,这倒让小秦消费起来更理直气壮了。
翟女士无奈,索性
翟女士退卡时没有通知儿子,小秦看到信用卡被冻结后,也料到是妈妈阻挠,就换一家银行重新开办。翟女士质问:“银行替没有收入的大学生办信用卡,为什么不审核本人的还款能力?为什么不问问最终的还款人是否同意?”
据悉,翟女士丈夫大病卧床,医药费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儿子小秦学费也成问题。翟女士夫妇俩双双协保,为维持全家生计,她一直从事家政。翟女士说:“我们出生在上世纪50年代,透支消费我也知道,但即便思想跟得上时代,收入跟不上也没办法。他们是‘喜刷刷’,我快要‘泪簌簌’了。”
银行信用卡中心的一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般来说,在读学生都能够申请到信用卡,银行不会甘愿冒坏账风险,谁都能估计到,一旦大学生本人还不出,父母不会袖手旁观。(《新民晚报》07.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