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图书馆,是一所大学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图书馆之于文化的意义,也历来被许多学者重视。马叙伦、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都曾先后出任过大学图书馆馆长。如此氛围,
曾被人津津乐道为中国文化的“好习惯”。而葛剑雄这位走遍七大洲的著名史地学者去年甫一上任,就引发广泛感慨――“好习惯又回来了”!
记者:过去我们的人文传统,图书馆长一定是由有声望的学者担任,我们这一曾备受称赞的好传统好习惯,却似乎几近消失,有的图书馆长甚至成了闲职。您怎么看?
葛剑雄:这的确是个问题。图书馆正在经历一个长期的变异。一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曾经一度成了安排闲人的地方。还有一段时间,听说谁去了图书馆,就会有人嘀咕,他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就会出现另一问题,那就是经费长期不足。再比如说评职称,图书馆人员往往处于劣势,这些都导致图书馆的吸引力下降。
记者:图书馆之于大学,价值究竟在哪里?
葛剑雄:大学图书馆,一是要为学生教师提供基本学科方面的参考书,二是要教会他们熟悉图书馆的设备和管理,学习如何搜集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学习如何查找资源。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讲,大学的图书馆应该提升学生的素质,尊重前人所创造的文化,要传达给学生一种对文化的、对未知的求知欲。
记者:现在有一个趋势,就是很多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似乎遥远起来,更多人开始习惯于读电子书,很少会安静地坐在图书馆里好好读完一本书。这样的情况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葛剑雄:如果是搜集资料、搜索文件这样的工作,将来图书馆必然会被网络取代。但从享受书本这个角度讲,图书馆是永远无可取代的。赵元任老先生曾对
他的学生王力说过一句名言:“言有易,言无难!”就是说,世上万物说“有”容易,说“没有”就千难万难了,需要翻遍古今中外典籍,还不知道是否穷尽。可今后在网络时代,这句话就应该成“言有易,言无亦易”了。如此一来,就更需要人们注重学习方法、逻辑推理,依靠人们的思维能力,而这更加凸显图书馆的价值地位。(《解放日报》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