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清明节,人们想到最多的就是祭祀、扫墓,那一抹淡淡的哀伤挥之不去,清明节似乎总是脱离不了悲伤、肃穆、沉痛的基调。其实,清明时分,春暖花开,草长莺飞,正是一派好风光。宋代吴惟信就曾在《苏堤清明即事》中写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中国民俗学
有学者认为,清明节是一个快乐的节日。那么,祭祀与游乐能并行吗?黄涛认为两者并不矛盾。第一,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天人合一观念,在自然界生机萌动、气候宜人的清明前后投入自然的怀抱,是出于人的本能冲动,是合于人的本性的,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体现。这一时光,人的这种冲动或要求是难以抑制的。第二,民间自古以来就有在庄重的仪式之后纵情欢乐的节日文化传统,而清明节的源头之一上巴节正是一个这样的节日。第三,清明节的节期前后有十来天,祭祀可在一天内完成,其他时间可以纯做春游。第四,民间对生死向来有一种流传广泛的旷达观念,认为人出自黄土又归于黄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是尽寿而终,不是早夭,就不是很令人悲伤的事情,甚至老人的高寿而亡是一件喜事,所谓“红白喜事”正是这样。(《北京日报》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