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粮食安全但有代价

2008-04-2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当2008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一路飙升之际,很多人不得不开始担忧:中国这个人多地少、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国家,将面临怎样的险境?为此,记者采访了李昌平――这个曾在2000年给总理写信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的原任乡党委书记、现在的经济学硕士。

中国粮食是安全的

李昌平认为,“已经度过了人口增长高峰的中国人可以养活自己”。他分析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几个主要因素。

先是土地资源。一个基本判断是,我国可利用耕地目前还有增长的可能。比如,三峡工程建设后,长江流域就新增了旱涝保收良田数千万亩。中国有60万个左右的村庄,至少占地4亿亩,如果能进行科学规划和整理,从中可以节约出1亿~2亿亩土地,作为耕地使用。

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利用水平上看,我国中东部和四川等地,一季稻可改为双季稻;随着南水北调等大型水利工程的完成和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我国北方、西北等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也将大幅提高;生物技术的进步和现有品种改良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的推广普及,粮食至少还有20%的增产潜力。

中国粮食安全有代价

李昌平认为,长期以来,为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农民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旦他们醒悟过来,选择“不玩了”,那么,本来可以安全的中国粮食问题,就会产生危险信号。目前,耕地撂荒、劳动力流失所显示的,正是这危险信号的第一征兆。

例如,今年国家出台的粮食保护价比去年提高了9%,但并没有起到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作用。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30%,劳动力价格上涨了25%。这不可能不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此外,当前的土地政策也是影响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因为“粮食安全”的理由,在1988年,政府垄断了土地非农用权利,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收益的权利被漠视。为“粮食安全”保护耕地是对的,但剥夺农民分享土地非农用收益,则只会加剧土地的被征占。指望从巨大的独占地租中获得利益的地方政府来保护耕地,显然是不现实的。

李昌平提出,为了粮食安全而保护耕地,要以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为前提,让农民成为土地的保护神,并有造田和培养地力的积极性。(《科学时报》4.16)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