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上《时代》,美国人下注邓小平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1月19日,邓小平的硕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但色调极为暗
这一期《时代》用两页介绍周恩来,却用四页介绍邓小平。这一喧宾夺主的安排,显示了美国人对未来的忧虑。
不过,美国人很快发现,讲话一针见血、从来不兜圈子的邓小平,甚至比周恩来还更好打交道。他直截了当地说他不担心美国的威胁,担心的是苏联。所以,虽然1976年初谁将主持未来的中国还看不清楚,但《时代》周刊却把赌注下在邓小平身上。
二上《时代》,经济改革是关键
果然,1978年,复出后的邓小平准备和美国打交道,于是中美关系迅速正常化。
1978年12月25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上面写着:与中国打交道,与以色列免谈。显然这时美国已开始信任并欣赏这位新领导者了。
当年,邓小平被评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是因为他在国内开始的经济改革。他甚至说,中国在国际上不重要。因为中国还非常穷,能量有限。对抗苏联,要靠美国。但中国不是毫无影响。中国愿意通过和美国的合作,要来技术和资金。
三上《时代》,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8年7月5日,中美建交谈判开始,谈判进行得非常艰苦。为促使美国最后下决心,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友人时发出信号:“访日是我多年的愿望,不过,还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华盛顿去……完成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这件事,我就可以去见马克思了。”
12月初,鉴于美方立场有较大调整,邓小平决定接见美方谈判代表伍德科克。卡特总统立刻意识到“已经到了对与中国建交作出最终决策的时候了”。大喜之余,卡特郑重地邀请邓小平于1979年1月访美。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邓小平的头像再次被赫然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随后,刚过了一个月,邓小平的头像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题目是《邓来了》。邓小平访美,在美国掀起了“中国热”。
《时代》编辑部的争论
1986年1月6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照片再次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该年度首期的封面上,这是该周刊第二次把他评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当然,作出这种决定需要很大的勇气。当时,被提出来的候选人物有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南非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黑人主教图图,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以及美国总统里根。但这些人物都没有得到普遍支持。这时,周刊首席驻外记者邓肯刚从北京回来,大力举荐邓小平,谈了四个方面的理由,1.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中国深得人心,世界1/4人口的生活因此得到改善。2.世界1/4人口生活的改善,有助于保持世界局势的平稳。3.中国经济政策的彻底转变,如果确实有效,将意味着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提出了另一种选择。4.这个转变,无论在正面还是反面,都将影响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
邓肯所举的事实,一下子就说服了犹豫不决的高级编辑们。他们通过投票,选择邓小平为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
美国人对邓小平的敬意
1997年3月3日,邓小平头像第八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这位东方巨人在《时代》周刊经历了“怀疑-认同-敬佩-期盼”的过程。美国人在缅怀这位巨人的离去时,也对未来的中国投注了另一份期盼,《时代》写下这样一个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大国?》(《领导文萃》2008年第5期辛岛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