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哲学博士庄文浩,是个理论和实践都做出成绩的专家,他是这样“管理”儿子的。
不让老人带孩子
目前中国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交给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带,父母到周末才去看看孩子。“这就是身份混乱”,孩子在这种身份混乱和责任混乱的环境中长大,如何能建立一种
父母必须在孩子面前做出表率,用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孩子身份与职责,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就会知道,学习不是为了父母,而是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
只看培养兴趣的电视节目
庄博士注意培养儿子一些有益的爱好,比如打篮球,所以他儿子最喜欢的就是体育频道,不良电视内容就没机会侵入他的眼球了。此外,庄博士的儿子在一所国际学校念书,学校每天会将筛选后的电视内容如新闻、纪录片、科学探索等节目播给学生看。这样就不用担心他们被“少儿不宜”的内容影响。
严格的上网制度
庄博士有一整套严格的上网制度。首先是对电脑的管理,电脑放在上锁的书房里,而且电脑设有两级权限密码,一级权限是只能打字,二级权限是可以上网。儿子每次要使用电脑前都必须向爸爸提出“书面申请”。申请内容包括使用理由、内容、时间、几级权限,得到爸爸的批准后才能使用电脑。
监督执行也很重要。申请的时间一到,无论作业是否做完都要关机。这是让孩子从小就学会高效率地学习,如果他因为聊天、游戏耽误了做功课,他就必须承担后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咱家的法律就是这样。”
作业要按时间完成
学校专门给学生有一本“计划本”,每节课后布置的作业,都会登记在这个本子上。庄博士每天就是对照计划本看儿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如果没完成,他会问儿子为什么没做完,是不会做还是忘记了。
如果是忘记了要提醒孩子把忘记的作业补写在计划本上,然后按时间完成。
如果是不会做,他会告诉儿子:不会做没关系,但必须要去做,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答案。对孩子来说,答案不是最重要的,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他要做的就是锻炼孩子从小就养成寻找答案的习惯,当有一天父母不在身边时,他也就能够自己去找答案了。如果孩子的作业做错了,要引导他去发现自己的错误,如果实在发现不了,那就把错误的作业交上去,让老师的红叉来指出他的错误。要让孩子从小有受挫能力,“家长别怕孩子犯错,我宁愿孩子在小时候就把成长中所有的错误犯完,因为很多错误长大后再犯就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庄博士说。
不纵容孩子买手机
中小学生配带手机已经习以为常。庄博士的儿子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看看他是怎样“对付”儿子的“无理”要求:
爸爸:你为什么想要有部手机?
儿子:为了想念爸爸妈妈时就能方便联系。
爸爸:你的同学们都有手机吗?
儿子:是啊,他们都有了。”(言下之意就是别人有了,我也要有)
爸爸:既然他们都有了,你想爸爸的时候,就借他们的手机打一下吧。
儿子目的没达到,一段时间后,又想出新的理由来要手机。
儿子:现在的同学都没有手机,给我买部手机吧,我想你们的时候可以随时打给你们。
爸爸:同学们没手机,那他们想爸爸妈妈的时候怎么联系呢?
儿子:他们打公用电话,或者借老师办公室电话打。
爸爸:那你也一样可以通过这些办法给爸爸打电话。
从此以后,儿子彻底打消了买手机的念头。
庄博士说,孩子会想尽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家长需要严格地按照“界限”来拒绝,当然要拒绝得让孩子心服口服,这就需要技巧。(《现代保健报》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