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电影人曾经创作出一批“好看又亲切”的农村题材电影。比如《喜盈门》、《咱们的牛百岁》等都曾有着相当骄人的观影纪录和社会反响。
这些深受中国农民喜爱的电影,其共同特点是以喜剧方式向旧的生活告别,从农民自身的视角出发,最大限度地贴近了当时农民的生活与欣赏习惯。但随着改革
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者无法如前人一样贴近农村生活,这是最大的问题。创作者们大都是依靠自己少年、青年时的记忆描摹农村,或者干脆臆想,他们没意识到中国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农村电影的创作者们主要是接受的城市教育,又迫于竞争压力无法或不肯深入生活,导致农村题材电影对农民来说如隔靴搔痒。
创作方面的另一问题是跟随政策太紧,试图将电影作为新出台政策的图解,说教味道浓厚。
创作不力,必然导致发行放映的困境。难放映,票房低,收入少,就更没有人愿意去创作或投资农村题材电影了。据悉,为改变这一局面,在中宣部、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的支持下,长春将设立全国唯一的农村题材电影基地。
(《?望东方周刊》2008年第29期刘芳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