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名乐手盛装击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这一场景震撼了所有观众。同时也将缶――这件中国古代的乐器重新带到人们的视线中。聆听缶的演奏,对于许多中国观众来说也是第一次。
“简单说,缶就是瓦罐,是古人吃饭用的容器,也是我国古代属于老百姓的乐器。”古代音乐史专家张振涛解释说。
从音乐的角
度来讲,缶是一种源自夏商时代古老中国的打击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击缶”就已成为华夏民族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墨子・三辩》中就曾有“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瓴缶之乐”的记载。“我国古代音乐根据受众的社会阶层分为三种,一是钟鼓之乐,是帝王的音乐;二是琴瑟之乐,是士大夫的音乐;三是瓴缶之乐,则是属于老百姓的音乐,瓴缶都是瓦罐,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用品。”张振涛说。
奥运会开幕式上为什么不用鼓而选择了观众陌生的缶?张振涛认为:“这正是中国文化元素的一个体现。我国古代的鼓是迎面敲的,古人坐姿是跪着,鼓竖着,敲鼓是迎面敲而不是上下敲。上下敲的鼓是魏晋隋唐时代外来的乐器。所以缶更能体现出我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
(《光明日报》8.10 李玉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