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屡屡刮起“审计风暴”,其中,与审计报告的指名道姓有很大关系。从2006年起,这一做法有所改变。是年6月,审计署作的工作报告中,除了提到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
“审计不点名”,百姓怎么去监督?曾有审计署官员说,审计署更关心“点名”以外的问题,报告近年来持续变脸,相比对制度缺陷的反思,点不点名,点多少部门的名,已经成了细节问题。这话有道理。但制度建设与审计点名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在坚持审计点名的同时,不懈地完善审计制度。
(《工人日报》8.29 殷国安文)
[值班总编推荐] 北京“体育八条”能否打响体质保卫战
[值班总编推荐] 习近平: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 ...
[值班总编推荐] 闽台亲上亲 融合 ... 融合之光辉映...
朱晓凯:每一个人的历史都应该被记录
【详细】
詹 丹:一处被忽视的点烟“闲笔”
解读民心、民本、民生、民意与民情
无论什么角度的“中国风险论”都站不住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