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八个字出自《论语・述而第七》的第二章。这一章的全文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在这里,孔子说出了他时常“自查”的三件事:一、默而识之;二、学而不厌;三、诲人不倦
“默而识之”,最值得玩味的是那个“默”字。大声朗读是学习,默不作声的学习也是学习。读书是学习,不读书的学习也是学习。朱熹说,无时不可学,无处不可学,无人不可学。朱熹所说之“学”,许多都是“无字句处”的“默而识之”。默而识之,方可做到“无时不学,无处不学,无人不学”。默而识之,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显学更默学,叫做“圆学”。著名物理学家狄拉克在散步时都在思考。
人与人的差距,往往不在显学,而在默学。经历过系统学习之后,谁能坚持随机学习,谁将取得进步。经历过学校里的学习,谁能坚持学校外的学习,谁将取得进步。有哲人说,人与人的差别在业余时间,也是这个道理。
王国维说过,有境界自成高格。“默而识之”成就了孔子。“默而识之”成就了狄拉克、爱因斯坦、齐奥尔科夫斯基,还成就了千千万万有志者。习惯是第二自然。一旦学习成了我们的习惯,成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默而识之”也便成了“自然”。养成“默而识之”习惯的人,“自然”会不断“默而进之”。
(《民主与科学》2008年第3期 王直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