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结束两个多月来,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的电话咨询量大幅度增加,一些早已过了专业体育运动启蒙年龄的孩子也被家长送来,千方百计想入校。但很多家长只对培养子女的体育兴趣有热情,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运动员。
除体操外,乒乓球、
江苏省南通市少体校因培养出了奥运会击剑冠军仲满而名声大噪,仲满的启蒙教练吴娟在当地也算是名人。但即使这样,吴娟在挑选新队员时,还是颇为不顺。她不久前观看一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时,发现了两个具有练击剑的身体条件和潜力的“苗子”,但他们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往专业运动员方向发展。
什刹海体校副校长石风华说:“过去,有很多人想进体校,还不一定能被选上。体校是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体校又是专业运动队的人才输出单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有望进省市队甚至国家队。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还意味着户口农转非,毕业后的身份是干部,这些优惠条件在计划经济时代都十分诱人。”但现在,这些优惠条件已经丧失殆尽。比如,南通少体校击剑队的70多个学生中,除少数能被上一级专业队选中,成为专业运动员外,最好的出路就是以体育生的身份考上大学,否则,就必然面临就业的难题。“正是看到体校的‘出口’不好,越来越多的家长不愿再送孩子进体校,以前是城里人不愿送,现在连富裕起来的农民也不愿送了。”
(《中国青年报》11.16 慈鑫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