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蒋介石日记中的宋氏三姐妹

2009-02-05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左至右为:宋美龄、宋霭龄、宋庆龄

宋氏三姐妹都受过很好的教育,无论是孙夫人宋庆龄、蒋夫人宋美龄还是孔夫人宋霭龄,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舆论

关注。因为独特的身世、特殊的姻亲关系,姐妹三人与蒋介石的关系也比较特殊。胡佛研究所蒋介石日记的公布,使人们可以从他的内心独白中窥探出他与宋氏姐妹的关系。

蒋介石称宋美龄身上凝结了浓厚的母性

蒋介石日记中有关于宋美龄的大篇幅记载。从婚后不久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宋美龄的才情、胆略与智慧非常欣赏、敬重,某些文字中甚至透露出,他对宋美龄超乎一般地依恋。

1930年12月4日他在日记中写道:“自我有智识以来,凡欲出门之时,必恋恋不肯舍弃我母,到16岁时,必待我母严责痛击而后出门,及至二十余岁犹如此也。此天性使然,不能遽改。近三年来凡欲出门时,此心沉闷惨淡,必不愿与妻乐别者,岂少年恋母之性犹未脱耶,余诚不知所以然也。”

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是蒋介石刻骨难忘的经历。后来宋美龄前往西安救助他,在见到宋美龄的那一刻,蒋介石禁不住号啕大哭,这在日记记述中,他毫不掩饰,在危急关头宋美龄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牺牲精神,让蒋介石终身感激不尽。

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日记中,他也大量记载了宋美龄的出访与外交活动,从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日外交中十分依赖宋美龄:1943年3月2日他充满自责地记载了宋美龄在美国的国事活动:“余妻昨日在纽约市政6厅演讲几至晕厥,其身心之疲乏与精神之愤懑可想而知。此余之审事不周,任其单身前往苦斗之过也。但深信其结果于国家前途必有良效也。”

每次提到宋霭龄,都会表现出浓浓的亲情

与宋美龄相比,他对宋霭龄笔墨虽少,但在记载中总是透出浓浓的亲情。对此,一些与宋氏姐妹关系比较亲密的美国顾问,曾有过一些猜测,他们认为“蒋夫人受孔夫人的影响甚巨,政治上蒋介石信任他的姨姐孔夫人,甚于信任自己的妻子?”美国顾问的结论虽然有些武断,但在日记中可以看出蒋介石对宋霭龄确实充满好感。

1927年12月他结婚后不久,就宋子文是否出任南京国民政府的职位问题,与宋子文、宋霭龄(蒋介石在日记中称之为大姊)有一次重要的谈话,他们在一起谈论南京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他希望宋子文能够出来主持财政部,但最初被宋子文拒绝了,“心甚悬念,其不愿负责也。”

一周后,也就是12月28日,上午他与宋美龄外出骑马郊游,“下午假眠后,访冯夫人……晚餐后访大姊,谈时局,彼甚以余游怠为虑,且轻视之,其实不知鸿鹄之志也。”他不仅与宋霭龄谈论时局,宋霭龄似乎还扮演了师长的角色,竟然警示蒋介石不能耽于享乐。对于宋霭龄的警告,蒋介石没有生气,但是非常不服气,也非常受刺激,他认为这是她不了解他的远大志向,他决心要做出一些成绩,给宋家人看。

宋霭龄更像是蒋介石的长辈,她的关怀和鞭策,确实能使他有所警醒。

1934年2月4日,蒋介石再次同宋霭龄、宋美龄游览六合塔,与宋子文谈话。宋霭龄在蒋介石日记中不时地出现,表现为一个有思想,善决断,且充满人情味的长姐,符合蒋介石对亲情的需要。而宋霭龄在孔家、宋家的影响力,是此时蒋介石比较重视她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尊称宋庆龄为孙夫人

在宋氏三姐妹中,蒋介石对宋庆龄记述最少,很少见到他们之间有所交往的记载。但是每次提到宋庆龄,蒋介石一般是尊敬地称为孙夫人。1943年3月12日下午3时,他与蒋纬国拜访孙夫人,是“以本日为总理逝世忌辰”。在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去看望宋庆龄,显然是为了表示对孙中山的尊敬,并对孙夫人宋庆龄表示慰问,当天宋庆龄也非常热情,她用酒酿蛋款待了他们。为此,蒋介石感受到了她的诚意,他得意地对蒋纬国说:“余谓此故乡宁波宽(款)待新女婿与外甥之珍品也。”

但是,宋庆龄与蒋介石的政治主张截然不同,在蒋介石看来,宋庆龄是亲共的,当两人在政治问题上发生争论的时候,在日记中蒋介石忍不住流露出憎恨,这时他不再恭敬地称呼宋庆龄为“孙夫人”,而是直呼其名,在旧金山会议前,中、苏、美等国就旧金山会议中的中方代表中,是否要容纳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问题曾展开过争论,苏联曾给蒋介石很大压力,但是蒋介石拒不接纳,而宋庆龄也曾与蒋介石商议,让他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这让蒋介石非常不满。

这年3月中旬,他在日记中恨恨地写道:“共匪知我绝无指派其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之可能,彼乃间接运动宋庆龄对我说项,此庆龄与我提共匪事乃为十五年来第一次,当知其从不愿与我谈政治与共匪也,最后则以宋说项无效,乃不得不由俄国出面暗示,其挺共之态度,要求我容共。”

蒋介石日记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从中我们看到蒋介石心目中的宋氏三姐妹,还是不同于社会的一些观感和猜想的。就蒋介石与宋氏三姐妹的关系来看,他对宋庆龄比较疏远,但除了关于旧金山会议的一次争论,并没有他对宋庆龄的其他相关不愉快经历的记载。

(《北京广播电视报》1.26 薛念文 薛斌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