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些未经时间考验、未被有识读者严肃认定的所谓“名作”,却“快节奏”地销到文化市场上去了。加上某些喜欢“快节奏”阅读的人读之匆匆,捧之匆匆,最终结果是什么?只能是:高品位的作家和作品“快节奏”消逝。
如就记者写的通讯报道而言,快节奏是很好的事。时效性极强的新闻,不搞快节奏怎么成?至于与新闻通讯有别的其他纯文学作品,快节奏几乎是严肃创作的第一号天敌。因为纯文学的生产,虽然离不开文字生产,但又首先是精神生产,包括理念生产、观念生产、思想生产,认识生产,以及道德资源的开发,人性资源的扬弃,哲学资源的挖掘,美学资源的借用。要达到这样的可能性,靠快节奏绝对不成!
(《文学自由谈》2008年第1期 毛志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