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点评:你说的现象叫“食物不耐受”。高达45%的人会对某些食物产生程度不同的食物不耐受。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口臭、口腔溃疡、恶心、胃肠胀气、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其他症状还有头痛、头晕、心动过速、哮喘等,严重者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和死亡。
如食品添加剂和色素,可引起儿童多动症;一次摄入过多味精,可引起头痛,脸部或其他部位潮红、流汗等;暴饮暴食,特别是营养不均衡、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可引起头昏脑涨、心慌气喘等不良反应。心理与情绪因素也可引起食物不耐受,如对某种特定食物的厌恶,食后甚至连想象一下都可引起不良反应。
预防食物不耐受的最有效方法,是停止食用引起过敏或不耐受的食物。对于营养价值较高又需要食用的食物,可采用口服脱敏疗法。例如,对牛奶不耐受者,可取极少量鲜奶稀释数十倍,食入少量,如无症状,可逐日或逐周加量,以不出现症状为度,逐渐刺激肠道乳糖酶合成和分泌功能的恢复。一段时间后,人体对这种食物的耐受量便会增加,此时可摄入正常人的食用量,但仍不能过量食用。如果是可能引起严重过敏症状如哮喘等的食物,就应尽量避免食用。有的食物经过较长时间的炖、煮后,便可消除这些食物的过敏因素,如对瓜果、花生、红薯生食过敏者,可尝试熟食,含高蛋白的海鲜类更应烧熟煮透。
需要注意的是,未煮透的豆浆、四季豆等,食用后会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这是因为生豆浆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素,以及四季豆中的皂苷和血球凝集素等,引起了食物中毒,只要彻底煮熟、煮透,即可破坏这些成分。
(《家庭医生》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