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建国大业》高票房的除了高人气,还有一个
《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指出,《建国大业》在“爱国”的感召下,参演本片的众多明星“零片酬”加盟,大大减少了影片的总投资。以如今的票房收入看来,成本早就收回了。如此一来,低成本与高票价,再加上“爱国”的标志,这种反差让人感到了一丝不协调。
《长江商报》的评论则认为:并非只有《建国大业》以“爱国主义”作为包装,其实用这种“红色主调”做包装的影视作品可谓成千上万,其中绝不乏票房惨淡、无人问津的。至于明星们的“零片酬”,除了“爱国”之外,明星们何尝没有为该片的出品方“捧场”之意?换作其他的小制作公司来尝试,恐怕就是打出一千面“爱国”的“义旗”,明星们也未必买账。
如果抛开各种争议来看,《建国大业》的热映正在创造着一个富有启示意义的范本:让优秀的主旋律电影以商业片形态走向市场,赢得“红色消费”的市场合理性的操作模式,是主旋律影片的出路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9.27 王小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