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学工科人才有量无质

2009-11-2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中国有210万工程师,而大学生中有35%学工科――“现役”和“后备”工程师的数量目前都排名世界第一。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是工程师大国”?令人惊讶和遗憾的是:去年底在瑞士洛桑发布的“世界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合格工程师”的数量和总体质量,在参加排名的55个国家中仅列第48位。

还有一些数据也很说明

问题。据《财富》杂志报道,美国“适合全球化要求”的工程师有54万,中国只有16万,连全国工程师总数210万的10%都不到;而印度,符合全球化需求的工程师超过总数的70%。更关键的是,创造单位GDP,中国需要的科技工程人员数量是日本的3.68倍。

中国工科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原因何在?

缺乏特色和个性是工科教育通病――如果翻看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记录,会发现一个让人大吃一惊的情况:无论出自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90%以上工科学生读的课程和科目是一样的!用人单位还抱怨,新来的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不善于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大学工科教师“非工化”又“非师化”。“非工化”是指现在国内高校的工科教师大部分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让他们讲工程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还行,但要让他们给学生讲产业、企业的技术新动态,就力不从心。而“非师化”则揭示了另一个问题:只有单一学科背景,如今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科教师。

对此,不少专家提出,我们可以仿效美国普度大学、维吉尼亚理工等的做法,专设工程教育专业,专门培养工科教师。目前,国内已有高校在试行,但明显是“杯水车薪”。

(《文汇报》11.21 姜澎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