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一:颐和园天然疗养院
颐和园建于乾隆年间,当时叫清漪园,1888年慈禧太后改为颐和园,寓意“颐养天年”。听老人说,颐和园曾经是疗养院,但没有任何档案记载。
收藏人那根正先生手中的一张民国廿二年“颐和园天然疗养院的单据”,有力地证明1933年颐和园确实名
这张单据纸张很薄,用绿色油墨印刷,记载着不同床位的价格,并有加床、提成等栏目。那先生说:1933年,颐和园叫天然疗养院,十几个西方国家的人专程来中国游览,称颐和园为东方的凡尔赛宫。
那根正还有一张中西餐、茶点、酒水、烟糖日报表的单据,记载了对鸥舫、石丈亭、排云殿、石坊几处的日消费数量以及合计大洋数、提成数。单据的右上角用毛笔清晰地书写着“廿三年(1934年)五月卅日”。
这两张单据告诉大家:从1933年至1934年,颐和园叫颐和园天然疗养院。
名二:人民公园
“文革”中,颐和园第二次改名,这与江青有关。一次,江青来到颐和园,和身边的人说,现在是革命的年代,怎么还叫颐和园?“颐养天年”是封建思想。当时的颐和园负责人听闻此言,连夜找木工赶制了一块大匾,新匾叫“人民公园”。从1966年8月至1971年5月,这块大匾挂了将近5年。后来,此匾一直放在仓库中。
那先生开始寻找“文革”中“人民公园”使用的门票,其中的关键是找有“人民公园”匾的照片,这一找,竟是16年。最后是那先生的一位朋友在潘家园地摊上发现了一张两寸的黑白照片,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是“人民公园”的匾依然清晰可见。
(《北京纪事》2009年第11期 金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