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菲佣在上海

2009-12-17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不知从何时起,上海悄然出现了一批黑皮肤、小个子、深眼窝的菲律宾人。她们就是蛰居在上海的菲佣。

从公务员到上海菲佣

12月5日清晨,记者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早安女士,你现在好么?我到上海了”。终于,“消失”了一个多月的克罗伊回来了!

 

 10月31日是西方的万圣节,克罗伊登上返回家乡马尼拉的班机,并非为了探亲,而是旅行签证过期多日,不得不回国重新申请。

29岁的克罗伊曾是一名菲律宾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在大学里学了4年的农业科技,毕业后,她进入马尼拉市政府的农业办公室工作,但没多久,她辞职了,她说:“菲律宾国内的工资太低了,我现在在上海的工资是那时的4倍!”

2005年,克罗伊在国内接受了两年“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便远走黎巴嫩。在一个躲避炮火的避难所,她结识了一对美国夫妇,开始了菲佣生涯,月工资300美元。和克罗伊一样,菲佣大多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有的在出国前还接受过菲律宾政府出资开办的育婴、烹饪、早教等家政培训,这让她们备受涉外家庭的欢迎,成为国际家政业中的一块金字招牌。

如今,这些足迹遍布世界的“国际家政员”悄然登陆上海。“上海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对菲佣需求量大。和香港比,上海的生活成本较低。”今年25岁的葛瑞斯告诉记者,她在菲律宾读完大学,就一心想来上海做菲佣,如今在上海已经待了两年。

2008年,在黎巴嫩结识的美国夫妇回国,含泪告别主人的克罗伊来到了上海找工作。去年8月,在克罗伊张贴求职广告的第二天,她就接到一位驻沪领事的电话,成为“大使家庭”的“住家保姆”。“每天五点半起床,喝一杯咖啡就开始干活。”每天早上7点前,克罗伊要做好早餐,并给男主人熨烫衬衣。主人出门后,她一天的工作就是整理三层的复式房、照看两个孩子。“晚上9点睡觉。不过如果主人家举办派对、聚餐,就得在旁等候差遣,待客人走后,要收拾餐桌。”

今年8月,随着那位领事被调往韩国工作,克罗伊“失业”了。克罗伊搬进了一幢7层楼高的老式民宅,和5个菲佣姐妹“群租”,2400元的房租,每个人分担400元。

带六只烤鸡回马尼拉

现在,克罗伊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找到一个“住家保姆”岗位,“这样可以节约每月400元的房租!”菲佣5000~10000元的工资在上海不算低,但她们“能省则省”,把钱都寄回家。

喜辛辣的葛瑞斯出现在街边的“麻辣烫”,聊慰久违的乡味。不过,偶尔她们也会“奢侈”一把。平日基本以蔬菜为主的克罗伊在回国前突然“开荤”,买了六只鸡回家。“把它们烤熟了,带回马尼拉!菲律宾的鸡肉太贵了。”克罗伊说,在菲律宾一只鸡的价格是上海的两倍。每次回家,她都尽可能地在行李箱里多塞一些鸡肉、牛肉。回上海时,又带了满满一箱子的菲律宾草莓酱和咖啡粉,买些面包,几个月的早餐就解决了。

菲佣在上海的生活圈很小,大多相识于教堂。每周日,她们会相约徐家汇。这让她们很快形成一个“圈子”。“圈子”更像是一个“信息集散地”。来上海5年的菲佣安娜至今记得,9月中旬,获悉家乡遭遇热带风暴袭击,45万多人流离失所后的焦急。“那时,和家乡通讯一度中断,我们在上海的姐妹们一有家乡的消息,就互通有无。”

渐渐地,古北家乐福成了祷告后的集散地,她们渴望一周一次的信息交换,还能说说家乡话。她们总是站在超市门前聊天,天冷了就转场到一楼的麦当劳里,不点任何吃的,十几个人围着三四个桌子,“我们除了说话,还是说话。”

菲律宾的“新国家英雄”

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曾说过,“菲佣是新国家英雄。”这句话言简意赅,点出了菲佣对菲律宾的贡献和所拥有的社会地位。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菲律宾面临着国内经济异常不景气和社会剧烈动荡的双重困境,马科斯政府决定开启国门,允许国民赴海外打工,大力推动以菲佣和国际海员为主体的劳务出口。从此,“菲佣”逐渐成为国际劳务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并遍地生根开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有193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雇用了菲佣,人数多达300多万。她们以辛勤的劳动和良好的口碑赢得了“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之美誉,成为了家政行业中知名品牌。

时至今日,菲佣和其他菲海外劳工已共同构成了菲律宾一条重要的经济命脉。2008年,海外菲劳汇款总额达到164亿美元,占该国GDP的10%。正如菲律宾金融专家所言,过去20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历经了数个周期,但菲劳汇款却一直保持着增长。时下,当菲律宾国内各产业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困难重重之时,唯有菲劳汇款仍给这个国家的经济带来一丝亮色,2009年预计将实现4%的增长率。

从1995年起,菲政府把每年6月7日定为“海外劳工日”。每逢圣诞前夕,总统都会率领内阁成员到机场举行隆重仪式,迎接海外归来的菲佣和其他劳工。当地媒体也认为,在外辛苦一年的菲佣,用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至少5个家庭成员,回家的她们完全有资格享受红地毯的待遇。

打造金字招牌

菲佣为何能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除了英语交流能力强,文化程度高等优越条件外,还和菲律宾政府和相关就业机构花费了不少心血有关系。在菲律宾各中学女校和近3000所大专院校中,一律把家政学列为必修课。目前在菲律宾技能培训和开发部门登记的培训中心多达4000多个。菲佣出国工作前都要进行1~3个月的上岗培训,主要包括技能培训和语言文化培训两大类。其中,在培训学校接受216个小时技能培训是成为合格菲佣的“硬杠杠”,内容涵盖各种常用的家用电器的使用、洗熨衣物、清理房间、烹饪和照顾老人与孩子等。语言和文化课则要求受训者学会用目的地通行语言与当地人进行简单交流,并对当地的地理、宗教、烹饪风格、着装要求、社会行为准则等有所了解。培训结束后,一些人还会被安排到当地外国裔的家里进行实习,并由这些雇主为其开具一份评估报告,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何将直接影响到她们未来的工资起点。

为进一步提高菲佣竞争力,2006年菲律宾政府又推出了“超级菲佣”计划,训练内容包括急救及突发事件的应变技能等,意欲打造十八般技艺样样精通的“超级女佣”。当地媒体称,菲律宾从此有了不仅能看孩子,也能把孩子从火中救出来的女佣。

(《文汇报》12.10 卢山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