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遗憾的是,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把在国际上获奖当成了唯一目标,仿佛只有冠以“某国际奖获得者”的名号,才底气十足。针对中国人的这种“国际奖情结”,
总部位于丹麦的“未来创意奖”就是这样一个奖项。“未来创意奖”的主席格拉维森表示,他刚开始“创意”出这个奖项时曾忐忑不安,但没想到他的那些亚洲朋友告诉他,“未来创意奖”帮助他们的产品在国内闯出了名气,为此他还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回报。据调查,“国际评奖机构”在相当多的欧美国家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行业。所谓的评奖委员会,会提供“充分”的材料,以帮助中方企业制作广告之用。
针对这种现象,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认为,归根结底是缺乏文化自信。所有“后进”的现代国家,进入现代社会体系都面临一个如何被接受、认同的过程。这往往容易形成文化焦虑:想向外界证实自己的文化多么优秀,而潜意识里却要取悦西方的文化。
周宁说,虽然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在迅速增强,但中国的文化自信还有待建立。重建文化自信要理性、平和,不能总是“一边倒”。现在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思考这个问题,说明文化心理的自觉已经出现。
(《人民日报》2009.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