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寓意深长的“示儿诗”

2010-02-04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种特殊形式的“示儿诗”,因为它诉之于情感,抓住了教育契机,所以能够深刻地感化子女。

北宋诗人张耒十分关注后辈的身心健康。他看到邻居冒着五更严寒沿街卖饼,衣着单薄却顾不得身冷,反而担心饼冷而无人购买,诗人心底泛起深切的同情。他在给儿子张秸、张巨的警示诗中说:“业无高卑志

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他认为,不勤奋吃苦、不经受困难磨砺的子弟,最终难成大器。

南宋诗人陆游特别注意用诗陶冶孩子性格。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他总结自己学诗的体会,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

宋人郑侠有《教子孙读书》诗:“淡然虚而一,志虑则不分。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神焉默省记,如口味甘珍。一遍胜十遍,不令人艰辛。”意思是说,读书安神静气,虚心专一,思考问题不会分神。眼睛看到即在口中诵读,耳闻自己的诵读声即潜心思考和记忆,就好比品味甘美珍异的食物。这样读书,一遍可以胜过十遍,而且还不至于太劳累。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留下“示子书”:“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业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上,不是好汉。”教育子女自立自强。

教育家陶行知很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常劝孩子要勤奋学习,莫误好时光,为此写了一首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孩子看了很感动,决心以此诗激励自己上进。

(《家庭百科报》1.8 王利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