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个性鲜明的广东音乐

2010-03-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演讲人:刘斯奋(广东省文联主席)

演讲题目:广东音乐与岭南文化

主办方:光明讲坛

总的来说,广东音乐是一种包含着强烈现世性、平民性和开放性的音乐。

现世性:广东音乐不存在宗教情怀和对

彼岸世界的敬畏与崇拜,所关注的是活生生的现世生活,创作目的也在于满足现世民众的情感需要,如《旱天雷》、《三潭印月》、《雨打芭蕉》等等。其二,努力揭示现实世界的美好,给人们的心灵以抚慰,鼓舞他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苦难,增强他们面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是广东音乐的基本价值取向。

  平民性:作为诞生、完善、流行于民间的乐种,早期的广东音乐因其演出场合、演奏功用的不同,可以概略地分为四种表演方式:(1)戏剧中的过场音乐。(2)茶楼、街头卖艺。(3)一般民众自发组成的自娱性质的音乐社团。(4)农村的“八音会”,于婚丧喜庆场合表演(或加粤曲、说唱)。广东音乐始终坚持雅俗共赏的方针,一方面越来越在专业圈内受到重视,另一方面仍旧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有着极强的亲和力。

开放性: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乐器的采用。乐器中惟有椰胡(以椰壳为槽,蠡壳为柱)出自岭南本土,其他如琵琶、箫、筝、三弦都属于中原乐器;而二胡(又称南胡),过去则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一带,引入后改造为“粤胡”。还有扬琴,最早源于中东阿拉伯、波斯等地区,约于明末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广东。上世纪30年代前后,又加上小提琴、萨克斯管、电吉他、木琴等西洋乐器。另一方面是广东音乐构成本身,早期主要有三个来源:中原古乐、昆曲牌子、江南地区的小曲小调。这三种音乐都是由“外江班”(受邀来广州演出外省的戏曲班子)带来的,在漫长的流传岁月里,经群众业余实践和专业人士改造,才最终形成了具有独特地方风格的广东音乐。

(《光明日报》2.25)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