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泰国“红衫军”的前世今生

2010-05-06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从游行到泼血,从对峙到枪击,从和谈到暴力,再到最近扬言要对政府发动“游击战”,泰国“红衫军”的勇猛和能量已广为人知,但对于“红衫军”是如何产生并发展壮大的,知道的人并不多。其实,如今气势磅礴的“红衫军”当年不过是一帮泥腿子。

知识分子走出丛林

1973年,

泰国学生组织的“全泰学生中心”发动了反对军政府独裁的运动,结束了1932年以来的泰国军政府历史。从此,公民社会和社会运动在泰国有了基础。1976年,泰国军方发生政变,法政大学左翼学生遭残酷镇压,大批学生逃向泰北丛林。几年后,不适应丛林生活的年轻人走向泰国北部和东北部乡村,东北伊善地区农民就此觉醒,各种非政府性质政治组织在农村广泛建立,农村民众参政意识受到极大鼓舞。

后来,随着冷战的剧烈变化,呆在丛林中的知识分子纷纷走出来,回归泰国主流社会,他们当中的不少人选择加入各种政治组织。不过,这两股力量一直没有找到一个能把它们密切结合到一起的契机。

金融危机是助推力

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失业的城市劳工又把政改主张带回农村,激发了广大农民的政治热情。

三年金融危机过后,他信领导的泰爱泰党为农民和城市中小企业提出代言,喊出“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口号,得到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支持。泰爱泰为此一举击败民主党,赢得选举。农民的社会运动与他信所代表的新兴政治资本实现了联合,泰国乡村的声音第一次进入主流政治。

实际上,在他信赢得大选前,泰国东北部农民代表就曾发出声音,要求建设独立于国家之外的公民社会。正是来自这一地区的草根社运成员,构成了“红衫军”的基本群众基础。此外,怀揣着1970年代政治理想的左派知识分子也加入“红衫军”。丛林中的两大势力――左翼知识分子与底层农民合流造就了“红衫军”,知识分子的加入让“红衫军”不缺乏组织领袖,而其广泛的农民基础又让这支队伍敢打敢拼,作风勇猛。

民主之路重启难

而与他信对立的党派则以城市中产阶级和地方势力为社会支撑,得到军队、司法官僚的支持。他们组织的针对他信政权的“黄衫军”示威最终取得成功,他信被赶下台。

对勇猛的“红衫军”来说,这样的现实显然不能忍受,他们不断地走上街头,游行、泼血甚至采取暴力行为和政府斗争。这些丛林中走出来的“红衫军”无论在意识积淀上还是行动一致上,丝毫不比一个成熟的政党差到哪里去。他们与现任总理阿披实政府的抗争,正赢得越来越多曼谷贫民的支持。泰国民主正在艰难地重启,而对抗和暴力或许是这个过程中无法规避的部分。

(《世界新闻报》4.30 赵全敏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