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攻击校园凶手多数不是“疯子”

2010-05-11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针对近日发生的几起校园血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指出,此类犯罪行为的背后,暴露的是行凶者心理上的严重缺陷。“这样的校园恶性案件听上去匪夷所思,其实国外也多有发生。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枪击案、日本东京秋叶原杀人案,与最近国内的这些案件都有相似之处。虽然行为听上去让人感到疯狂,但其实,这

样的犯罪人大多不是精神病学意义上的‘疯子’。他们的犯罪也都属于‘并非错乱的疯狂’。究其原因,大都是感情上有创伤,从而造成心理缺陷,属于心结性犯罪”。

“在正常的生活过程中,人的一生相当于一条线,在这条线上,某个时间段出现过创伤(在心理学中叫做应激或压力),就会有一个心结。心结是指一个人对刺激的反应是失败的,失败后导致其以后遇到类似刺激会出现痛苦的反应。相当于在这根线上打了一个结,缝东西时每到那个点就过不去了。换句话说,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只要遇到类似刺激,一个人就过不去这个坎。刚刚被枪决的郑民生就确实存在诸如失恋、无房等问题,但失恋与无房并不是犯罪的理由,很多穷人虽然身居陋室,但家庭生活仍很温馨。当一个人把所有的痛苦都归咎于外界的话,他就会憎恨外界,而这种创伤性的东西,本身很容易导致犯罪。”

“之所以会有这类报复社会性质的犯罪,是由于犯罪人已经失去了牵挂、失去了爱,也就是说他们的家庭支持系统出现了问题。设想如果他们还有着亲人之间的扶持与关爱,又怎会抛下家人走上末路呢?所以说要想预防这类人‘制造灾难’,社区应该多下点功夫,对于社会上一些家庭生活异常、心理有缺陷、行动孤僻诡异的‘边缘人群’,社区应该主动加强一些关爱,多给他们一些温暖,以社会支持系统来加以弥补。”

(《文汇报》5.7 邓勃 黄巍俊 王小明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