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冯思广:生死瞬间

2010-05-22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2010年5月6日晚,空军驻济南某航空兵师飞行员冯思广和中队长张德山在驾驶某型飞机时遭遇发动机空中停车,为避免飞机坠落在济南市人口稠密地区,冯思广把生死置之度外,和张德山一起果断改变飞行轨迹,自己却因错过跳伞最佳时机,壮烈牺牲。

低空50米,发动机突然停车

“他用28岁的宝贵生命,书写了一曲时代颂歌。”冯思广所在济空航空兵某师师长詹仁明说。

6日晚,冯思广和张德山驾驶歼教某型飞机实施夜间暗舱仪表结合夜间起落航线课目飞行。这是一次普通的夜间带飞训练,完成这个架次后,新飞行员冯思广的这个课目就可以单飞了。

就在这次连续起飞高度约50米时,灾难不期而至。坐在后舱的飞行员张德山,突然感到发动机没声了,飞机的推力小了。他迅速一瞥仪表盘,发现速度在下降。他当即向塔台报告:“我停车了!”

据事后空军调查结论报告,这次飞机空中停车的原因是:主燃油调节器柱塞泵传动杆外套齿严重磨损,失去驱动,不能向发动机供油。导致飞机停车的故障部件不属于部队维护范围,机务人员也无法拆卸维护。

时间就是生命。飞行副指挥员、师参谋长沈树范没有丝毫犹豫,果断下达命令:“跳伞!跳伞!”

前推驾驶杆44毫米

此时,飞机已飞临跑道南头拦阻网上空,所有条件均不具备迫降或再次开车,弃机跳伞是冯思广、张德山的唯一选择。摔掉飞机是飞行员不可抗拒的,唯一可以做的是选择飞机的坠毁地点。

从空中看,城区灿烂的灯火就在眼前。跳伞负伤的飞行员张德山描述当时的情景说:“前面的居民区非常接近,再有两三秒钟,飞机就到上空了。”

当时,如果冯思广、张德山选择飞机爬升中上仰态势下跳伞,两个人都能生还,但飞机就会坠毁于城区,机上800公升的剩余燃油和高达700多摄氏度的发动机机体,威力胜过重磅炸弹。

起飞航线下,是一片人口密集区域,仅常驻居民就有4000多人,并且毗临夜市、宾馆、物流站。时值晚上9时多,居民大多在家中休息或在外休闲,一旦坠入这里,飞机触地产生的跳跃、冲击、爆炸,以及引发的大火等一系列重大次生灾害,将会把城区炸出一片火海,伤亡和损失难以计算。

生死瞬间,冯思广和张德山不约而同地前推驾驶杆,将处于仰角状态的飞机迅速调整为俯角状态。机载“黑匣子”数据显示:驾驶杆前推44毫米,飞机由仰角12.3度变为俯角9.8度,由此强行改变了飞行轨迹,使飞机坠毁于机场内。

1.1秒钟跳伞延迟

看到飞行轨迹已避开居民区,按照后舱要先于前舱弹射的跳伞程序,张德山拉开弹射救生装置拉环。

因后舱飞行员和前舱飞行员救生弹射按自动程序控制有1.1秒钟的延迟,就在这个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刹那间,先行跳出的后舱飞行员张德山跳伞成功,落地时右脚踝骨骨折。

而前舱飞行员冯思广跳伞时,飞机高度仅有32米,且带有16度俯角,低于弹射安全包线高度,弹射后降落伞尚未张开即触地,壮烈牺牲。飞机坠毁于机场跑道延长线300米处,残骸离最近的居民点仅有230米远。

“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

壮烈牺牲的冯思广,1982年1月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肖家庄乡冯营村,家境贫寒。2001年9月,冯思广考入山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05年6月招飞入伍,2007年6月毕业于空军第三飞行学院,2009年荣立三等功。

冯思广和空军某场站医师田文君已于2009年8月领取了结婚证,几次计划举行婚礼,都因冯思广加紧进行改装训练而未能如愿。5月7日,冯思广被上级批准为革命烈士。在10日的追悼会上,田文君以她和冯思广的名义,分别给济空司令员刘忠兴中将敬了两个军礼。田文君说,“请司令员见证,今天就是我和思广的婚礼……这辈子,嫁给这样的飞行员不后悔……”

回忆:没有划完的曲线

“197,开车!”6日15时6分,随着塔台指挥员一声令下,起飞线上两架早已整装待发的战机顿时轰鸣雷动,掀起层层热浪。长机大队长何杨注意到,飞行员冯思广隔着座舱玻璃很潇洒地向他做了个手势,随即报告滑出。何大队长回忆说,当时飞的是昼间一对一空战课目,小冯表现得很不错,空中数据保持准确。

下一轮任务对冯思广来说很重要,如果这次带飞他飞得好,明天夜航课目就可以单飞了。

4个多小时等待后,暗夜中,冯思广和张德山跨进座舱。

20时51分,冯思广驾机起飞,直冲霄汉,爬升到5000米高空后,他开始按大纲要求做飞行动作。坡度60度盘旋、坡度45度15米下降……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十分欣慰的张德山鼓励冯思广说:“好好飞,大胆干,争取明天单飞。”

21时18分,完成全部飞行动作后,冯思广驾机准备落地连续起飞。“看好绿灯,判断好下滑点;带一点杆,加油门连续起飞……”在师参谋长沈树范的指挥提示下,冯思广沉稳准确地操纵飞机下滑、着陆、拉起,完美地做完了第一个起落。

3分钟后,冯思广驾机再次跃出银河。然而,意外就发生在这条跃升的飞行轨迹上。21时29分,飞机发动机轰鸣声的骤停,冯思广的青春永远定格在那条还没有划完的曲线上。

  (《北京日报》《京华时报》5.21李广君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