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逃离北上广”只是美丽的口号

2010-06-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两年前,曹洪涛“逃”出北京,在浙江某县城花了几十万元买下一套别墅。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一年多后,曹洪涛又回到上海,在那里找了一份工作……

  多少人成功逃离

逃离“北上广”的余世存,在云南大理镇边租了农家院,“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洱海”,朋友们来了,都说他“过的是

神仙日子”,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肯留下来。在北京,为和朋友吃顿饭,有时不得不忍受在路上堵两个小时的痛苦,而在大理,生活方便舒适,通过互联网,余世存给各媒体撰稿,能很轻松地养活自己。他至今搞不懂,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选择了逃离。

“在上海,毕竟机会更多。”有几个月,曹洪涛确实想过在县城发展,在当地,他进了一家上市企业,一度做得很投入,但那里慢节奏与低效率,让他有了危机感。“现在是舒服,可老了怎么办?”

这种不安全感是广泛存在的,4年前,“马齿徒增”(网名)来到北京顺义,租下100亩地。他种过中药、黄豆、玉米,没有盈利,但“得到了许多快乐”。然而,年复一年地赔下去,逼着他不得不改变。从去年开始,作为中科院植物所硕士的他开始培育草莓苗,卖给周边农民,就这样,他的娱乐成了他的工作。

如今,“马齿徒增”在自己地里待的时间很少了,他亲手搭建起来的房子,住的都是他雇来的工人,在另一个地方,他又租了50亩地,依然培育草莓苗,一棵成品草莓苗可卖3元。

只能自己挺住

“离开北京?哪儿那么容易?”梁乐开过公司,经营最好的时候,他看上京北一套高档住宅,当时要1万多元一平方米,算是很高价了,梁乐不肯贷款,算算存款,相去不多,就想再奋斗一两年。出乎意料的是,以后几年一直不顺利,房价一天天在涨,在北京扎下根的梦想越来越遥远。

前年,他在京郊租了个农家院,去年则落得只能与他人合租。4个月前,他考下了保险人员从业资格证,从老板到跑街,40多岁的他,翻开了人生崭新的一页。

前年春节,梁乐回了一次老家,离开故乡十多年,那是他第一次和父母一起过年,整整住了4个月,他不肯承认,这次探亲其实是“探路”。

“我怎么会离开北京呢?如果回老家,孩子上学怎么办?没有更好的教育,将来他们再来北京打工?”

文化落差难适应

回老家,房子是便宜,但找不到工作,“我出来这么多年,老家也没几个熟人了,办什么事都不方便”。张军曾离开北京一年,在老家开了一家超市,但最终无法适应那里的环境,在别人非常规手段的“竞争”下,只好又到北京。对比于家乡,“还是北京好活人”。

“在北京没混出个名堂,回家根本抬不起头。”让梁乐印象深刻的是,邻里之间可以将自私与势利肆无忌惮地表现出来,这让他难以适应。

在农村,“马齿徒增”待了4年,但至今也无法融入那个文化氛围中,他雇用任何一个当地人,全村的人都会说他的坏话,诱导“马齿徒增”开除这个人,以增加自己被雇用的机会,这种游戏循环往复,永无止期。

对此,余世存也颇有感触,房东既不想失去他这个房客,又想利益最大化,就不断给他制造各种麻烦,最终,连余世存这样温和的人,也不得不大吵一架……

“逃离什么啊?”梁乐一脸不屑,“别的地方,还不如‘北上广’呢。”(《北京晨报》6.9陈辉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