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砥柱铭》:一柱擎起中国书画新高地?

2010-06-19 来源:文摘报  我有话说

6月3日晚11时15分,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北宋黄庭坚大字行楷书法手卷《砥柱铭》以3.9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2%的佣金,最终以4.368亿元的总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成交世界纪录,成为迄今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407个字,4.368亿元,平均每个字价格过百万元。《砥柱铭》究竟是一幅什么样的作品?它在近千

年的流转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曾经被疑为赝品的它,又是如何被鉴定为真迹?

最贵艺术品的前世今生

《砥柱铭》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名篇。宋人黄庭坚十分推崇魏征为人,一生之中多次抄录《砥柱铭》,流传至今的,目前所知只有这一件。该书法长卷写于北宋澄心堂大纸上,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

从南宋到清代,《砥柱铭》尽管一直在民间流传,没有进入皇家收藏(未被《石渠宝笈》著录),却历经众多著名藏家之手,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南宋第一鉴赏家王厚之、南宋权相贾似道、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都收藏过,入清则为项源、伍元蕙、罗天池等有名藏家所藏。后从广东流入日本,被有邻馆收藏,数年前被台湾藏家购得。如今,它首次在拍卖会露面。

因为没有黄庭坚的落款,加上书法风格等方面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存在些许差异,《砥柱铭》早在乾隆时期就被认为是赝品,留下诸多猜疑。

台北故宫博物院指导委员、台南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傅申先生与《砥柱铭》有着不解之缘。30多年前,他曾在博士论文中对此卷进行研究,并将其视作“问题作品”。傅申疑问有二:一是此卷用笔速度比黄庭坚其他行楷快速,出锋爽利迅疾,多纵而少擒,无战颤波折,线质偏于扁薄;二是此卷风格年轻而有俊气洒脱气象,与黄庭坚晚年其他作品不相合。

然而,今年年初,经过两个多月的研究后,傅申发表论文《从存疑到肯定――黄庭坚书<砥柱铭>研究》,公开修正自己的判断,最终肯定《砥柱铭》为真迹。

傅申认为,黄庭坚书写《砥柱铭》的时间是在他被贬入蜀之初的绍圣二年(公元1095)前后,从《砥柱铭》的笔法结字来看,绝大部分的字还是与黄庭坚其他真迹的用笔结字相同的;从字距行间的书写习惯来看,《砥柱铭》也符合黄庭坚一生的笔墨风格。黄庭坚书法确实呈现不断变易的特色,长长的《砥柱铭》中,有些字在外表上与黄庭坚其他作品呈现不同的风格,但是,他的行笔习惯,他墨到之处的锋芒笔力,都有其内在的相同性。傅申说,这种变易性在黄庭坚的作品里并不罕见。

傅申的文章一经发表,立即在书法界引起强烈的关注,至此,《砥柱铭》被业界公认为是黄庭坚真迹。

拍卖奇观背后暗藏危机?

从去年秋拍到现在,包括《砥柱铭》在内,共有8件中国艺术品的单件拍卖价突破了亿元人民币。上海书画藏家颜明说:“好东西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它们的天价”,这样的价格并不离谱,而且,只要有好的作品出现,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世界纪录还会不断被改写。但也有业界专家提醒,繁荣背后可能潜藏泡沫危机。

有专家指出,中国艺术品拍品价格的猛涨,除了“稀缺”这一关键词外,资金正在向艺术品市场聚集也是重要原因。

而大量热钱的涌入,为艺术品拍卖市场注入了活力的同时也可能带来危机。艺术评论家朱其表示,8件过亿的艺术品都是极品,价格基本不存在泡沫,然而在它们的辐射效应下,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都呈现水涨船高之势,这其中就有可能潜藏泡沫危机。

有业内人士担心,几年前在当代艺术品市场产生的泡沫,正在向传统书画和古玩市场转移。一旦泡沫破灭,将对整个国内艺术品市场产生巨大的杀伤力。

日本是前车之鉴。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前后,日本购买世界名画的资金达到33亿美元。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艺术品泡沫瞬间破灭,银行里用于抵债的书画作品堆积如山,出售价仅相当于买入价的1/5。(《文汇报》6.15李婷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