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最低工资规定的国家
瑞典和其他许多欧洲发达国家一样,是没有明文规定最
瑞典的劳资双方各自最大的组织,是全国总工会和全国雇主协会。关于工资调整、裁员计划和员工待遇等棘手的劳工问题,都是通过这些组织代表各自成员协商解决。如一家公司要裁员,需先经过工会批准。而工会收到申请后会做一系列调查,认定裁员是必要的,才会同意。之后,工会还会继续关心被裁的员工,给他提供新技能的培训机会,每周找他约谈,跟踪其状况,并督促其尽快找到新工作岗位。
正是由于这样的机制,一个世纪以来瑞典劳资矛盾一直在改善,很少发展到像近些年法国、希腊和英国那样的大罢工。
实力和诚意是协商的基础
这种“有话好好说”的传统是靠以下几个因素的合力促成的:
一、社会改良的信条。瑞典自称是社会主义,但一直以来不追求激进的社会革命,而是信奉和风细雨的改良进步。近两百年来,瑞典遵循这一原则,基本做到了对内和对外和谐。
二、坚实的法制保障。20世纪三四十年代,瑞典的资方在实力方面占据优势。这种情况导致工人运动情绪激化,罢工运动不断发生。为解决这一问题,瑞典政府出台了《共决法》和《就业保障法》等一系列法规,令整个矛盾解决机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工人有了规矩和程序的保障,也就不再寻求激进的罢工途径,更多地依赖协商机制解决问题。
同时,这些法令也对资本家产生强大约束力。在此基础上,瑞典还力图从所有制方面解决公平问题――例如令世界上所有资本家都不寒而栗的“基金社会主义”或“雇员投资基金制度”,目标是让工人逐渐获取企业的控制权,变私有制为职工集体所有制。
三、强大的工会力量。上述两点都基于工人力量的壮大。瑞典全国总工会目前有15个分会,并有上万个基层组织。全国近80%的雇员都是其会员。经济上,工会资金实力雄厚,有各种各样的基金和保障机制,保证自己的会员一旦失业,有足够的保障。瑞典全国总工会是瑞典最大报纸《晚报》的控股方,随时可以通过自己的喉舌向全国发出强有力的声音。
四、协商的诚意。平等来源于实力,但这还不足以能保证双方能协商出良好的结果,劳资双方的诚意更重要。瑞典的工会对这个问题认识更透彻:如果是为了提高竞争力和效率,工会不会阻拦企业裁员甚至是倒闭,而是把精力放在失业员工的再培训和再就业上。因此,资本家也投桃报李,在很多事务上与工会合作协商,双方比较融洽。
(《青年参考》6.15 苗乃川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