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方面最先提出批判的一出是《谢瑶环》。
《谢瑶环》是田汉先生根据碗碗腔(陕西地方戏)《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剧目,说的是唐朝女官谢瑶环奉旨巡使江南,因主持正义为民请命,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权贵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遭对手陷害造成冤狱,宁死不屈的故事。
不知哪位仁兄向工作组提议,说《谢瑶环》是新编历史剧目,影射现实的手法隐蔽,所以应组织大家再看一遍。
演出地点选在北京东单青年艺术剧院剧场。过了一会儿齐燕铭来了,没人跟他打招呼,他也不亢不卑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
锣鼓声起,大幕拉开。
那天,最难受的还是演员。演员首先讲究入戏,可是那时候演员们一个个都已被弄得灰头土脸,又都知道下了台以后等待着他们的是不讲情面的批判,哪里还有精气神来塑造舞台形象呢?我永远忘不了杜近芳先生脸上流露出的那无助、无告、无奈的神情和黯然的目光,像待援的孩童、待屠的羔羊。
演出结束了,没有掌声。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在文化部机关里,又掀起了一场戏外戏的高潮。这回戏的主角是齐燕铭。一夜之间在文化部机关铺天盖地贴满了大字报,主题是,让《齐燕铭回答对谢瑶环是批判还是欣赏?》
据大字报揭发,昨天看戏时齐燕铭的表情是:眼半睁、头微晃、口若张、手击节。充分说明齐燕铭批判是假,欣赏是真,是明目张胆地对抗两个批示。
齐燕铭是蒙古族,在战争年代担任过许多党政要职,到文化部之前任总理办公厅主任。他是京剧艺术的行家里手,参加过评剧《逼上梁山》的编剧和演出,毛泽东为此还专门写信给他表达祝贺。此外,他还有一付好嗓子,据说反串京剧三花脸的角色堪称一绝。在戏曲改革上,他主张现代戏、新编历史戏和传统戏三并举。这个三并举方针虽被江青诬称反对革命样板戏,却正好与《谢瑶环》的出现相契合。这样看来,演出那天,当胡琴声响起,演唱者又是名家,听着听着他一时忘却了时空条件,流露出某些不合时宜的表情动作而不自觉,也不是不可能的。
燕铭同志蒙冤离开这个纷扰的世界已经20多年了。他不论做多大的官,骨子里仍是一个有风骨的文化人。
(《炎黄春秋》2011年第7期 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