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春节,到广州行花街
 https://www.neamco.com 2012-01-21 15:30:59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行花街,在广州有上百年历史。对老广州人而言,行花街是挥之不去的记忆。“卖懒,卖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是老广州耳熟能详的俗语。意思是到了年三十,小孩子们不能赖床,要穿着新装到大街上“以懒换勤”,把懒洋洋的习气都卖掉,买得勤来好读书。

    花市人山人海

    据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中文系叶春生教授介绍,古时候,珠江南岸有专事花卉买卖的花农,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广州最古老的花市摆在现在海珠区的庄头村,当时庄头就是以种素馨花著名的,被称为“花田”。卖花的地点有七个,都是老城的城门。河南的花农采集了鲜花,运到五仙门码头卖,所以当时那里又被称为“花渡头”。

    在叶春生的记忆中,旧时的广州花市大多卖素馨和茉莉两种花,且以素馨最为普遍。素馨花是广州花卉史上最早出现较大面积种植的品种,素馨花在清代成为广州产量最大的鲜花。

    “这两种花香味浓烈,在百花中尤为夺人。”他对记者说,花市众芳里,广州人最注重的是年桔和桃花,“年桔就相当于西方人的圣诞树”。

    19世纪60年代后,除夕花市逐渐形成,定型于1920年以后,自此成为广州最独特的新春风俗。花市的主要出入口还会立起巨大的牌坊,灯火辉煌。李宗仁之妻李秀文在《我与李宗仁》一书中回忆民国时期的广州花市说:“花市真可谓人山人海,只好一个挨着一个,也由不得你行或不行,只能随着人流向前拥去。”

    乱世中 花市仍繁

    1929年的新春天气奇寒,但人们所感受到的温暖似乎渐近。过去的一年中,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是年的花市,也是北伐战争开始后、近五年来热闹之最。

    当时的民营报刊《国华报》则指出,花市看似繁荣的背后却“可见民穷财尽之一斑”。可有趣的是,这一年新春的报刊上充斥着呼吁废除农历新年、革新春节风俗的文章。论据上达天文下至地理,从地球公转讲到利市逗来,却丝毫没有质疑上百年的花市。

    时至抗战,广州仍旧举办“除夕花市”。那时,天天有日本飞机在天上飞,随时有扔炸弹的可能,但广州市民还是照常逛他们的花市、买他们的花。有一次,突然响起了警报,但是人们没有惊慌地四处逃跑,仍优哉游哉地继续挑花。由此可见广州人的淡定。

    1938年秋,广州沦陷,桨栏路没有被战火波及,这年花市照开。在沦陷七年间,日本人对花市风俗没有干涉,花市并无一年间断。

    1960年,江青戴口罩行花街

    许多外省人对于广州的认识,就是从秦牧先生的散文《花城》中来的。《花城》写于60年代,正是众多外省人,特别是高级干部了解广州花市的时候。朱德、董必武、谢觉哉、贺龙、陈毅、郭沫若曾先后游览广州花市,江青也不例外。

    据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欧初回忆,江青曾在1960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晚上突然提出要去参观花市。为此,他们特意安排西湖路花市附近的一家银行二楼,供其更衣、休息。

    待江青乘车到银行,换上不显眼的服装,并戴上口罩,步行到花市。除随身卫士外,现场更布置便衣警卫。然而,江青到花市现场后,看了很短时间便离开了。

    文革期间 花街不改

    1966年堪称花市历史上的“奇葩”。时值“文革”的第一个春节,突出政治成为传统民俗的首要任务。花市的牌楼上写着“为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而奋斗”;装饰用鲜花砌成的“将革命进行到底”;长两米、高一米七的大型盆景是“狼牙山五壮士”;多个品种桔果嫁接则表现“大团结”;还有红军过雪山、非洲人民革命斗争为题材的盆景……

    花市本按惯例只开3天,但这年花市也“大跃进”,开了8天。

    1967年初,报刊上再次讨论新春风俗革新,要求“破除封建流毒、过革命化春节”。这一次,花市首当其冲,避无可避。

    但那时,取消假期、花市,取消不了几千年的民俗。除夕前几天,黄沙至芳村渡船人头涌涌,从芳村回来的人个个手拿鲜花,喜气洋洋。

    在更多时候,新年买花和养花都成了不得不偷偷摸摸的事情了。说书艺人颜志图清晰地记得1972年的除夕,“我跟众人一样来到北京路西湖路附近,虽然明知道没有花市,还是去那里走一走。我看见很多市民很惆怅”。他回忆道:“也有些花农悄悄地拿两只木桶浸着花去卖,检查队一来,他们就赶快逃走。”

    在“文革”十年间,广州仍然有六次花市举办。1973年,花市得以恢复。

    没有花市就不是广州

    “以前的花都很便宜的,从几毛钱到几块钱不等,年桔也就二三十块。现在,一盆年桔都要上百到几百。而且市场的结构和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除了引进不同花种,花市上还搭卖科技产品、气球玩具等等。”这是叶春生对近年来花市变化的最大感觉。

    “民俗从生活中来,也会随着生活而发展。”叶春生认为,变化的只是内容,行花街所蕴涵的辞旧迎新之意未变。

    2010年,“迎春花市”被列入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花市的不景气,让亏本的花农、花商萌发不办花市的想法。

    这两年逛花市的时候,叶春生为见到很多年轻人而感到高兴,在他们身上看到传统的另一种延续。“只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就能留住广州的这一张名片。没有花市就不是广州了。”

    (《羊城晚报》1.14 朱绍杰 俞小婷)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