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2月1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获得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
谢家麟,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团队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世界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11项奖励。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51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国,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高能所副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总设计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高杰研究员是谢老的学生,他对老师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那似乎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
“记得有一次,谢老把他一个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发给我,我一看真的吓了一跳!他给这个学生开设的题目竟然是有关未来m子对撞机的。”
谢家麟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当年就是这种什么都不怕的冲劲,让这个中国年轻人名扬美国——1955年,他在美国芝加哥医学中心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以高能电子束治疗深度肿瘤的加速器,开拓了高能电子束治癌的全新领域。
这位“莽撞”的科学家认为:“原创是人天生的本性。在科技领域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脱离受制于人的局面。”
“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方守贤也是一位加速器物理学家,“科学也需要决策,特别是大科学工程。这就像找矿,必须得找得准。那时对要不要建加速器、建什么样的加速器,国内外都有很多声音。”方守贤说,“那时候谢家麟先生力主建设正负电子对撞机,并且得到了李政道等国内外科学家的赞同和支持。我认为,他是一位战略科学家。”
就是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1986年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1988年通过电话拨号在国内首次实现计算机国际联网;在医学领域,高能所研制人体PET、正电子发射乳腺扫描仪等,已经应用于医疗实验……
“我十分佩服他的动手能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冼鼎昌说,他十分佩服谢家麟的动手能力。“‘文革’期间,我和他住在同一个屋子。那时候上午、下午搞运动,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吃饭休息。但做饭要烧煤,煤又很难热,这一个小时实在太紧张。有一天我回去,忽然在厨房发现了新事物——谢先生用闹钟和一个小电机做成个小机械,可以按时自动打开煤炉,从此我们做饭省了好多时间!”
在美国求学期间,谢家麟就非常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我的学习与有些人是不同的,除了上课学习基础知识外,用了相当的时间学习有些人不屑学习的实际动手的能力,我从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身上学习了多种焊接技术、真空检漏技巧、金属部件的焊前化学处理、阴极材料的激活方法等。”谢家麟说,他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考虑到回国以后,脱离了美国实验室的环境,自己不掌握它们恐怕就难以推动工作;第二是我有喜爱自己动手的习惯。”
就是这样的能力,让谢家麟1955年回国后,在既无人员派出、也无引进和采购国外器材的条件下,从研制基本关键部件做起,建成我国第一台高能量电子直线加速器。
(《光明日报》2.15 齐芳)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