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史海钩沉
一九六三年的邂逅
 https://www.neamco.com 2012-02-28 13:35:04 来源:文摘报

    同事告诉我,有人找

    1963年冬天,我有机会到重庆去,这是“反右”以来除了下放农村和劳改农场以外第一次乘火车“到远方去”。

    我所在的剧团带着三个剧目:曹禺的《北京人》,苏联战时题材的《花园》,还有根据胡正同名小说《汾水长流》改编的现代剧,到南方巡演。没给我分配具体任务,但开始时我总是每晚跟班,在后台搭把手什么的。

    有一天,演出正在进行。有谁告诉我,有人找。抬头,那人就在眼前。后台光线暗,来人又黑又瘦,一下懵住了,什么人?听他用不大的声音说:“我是静轩。”啊,孙静轩!你怎么来到这里啦?我忘记他“反右”前就在重庆工作了。

    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清清楚楚是1957年1月底,在北京西四羊市大街外文局宿舍院徐迟家里,静轩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大意说他发现,写作就是要把好写得更好,把坏写得更坏。许多年后,我想他这是对毛泽东延安讲话里提倡“六个‘更’”的“活学活用”(文艺作品反映的生活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

    当时静轩已经发表了他的《海洋抒情诗》系列,在青年读者中受到欢迎,大家管他叫“海洋诗人”。

    那晚从徐迟家集合走到西四同和居,赴《诗刊》的邀宴。主编臧克家讲了创刊前后种种,特别是毛泽东召见的来龙去脉。大家都很兴奋。

    不到半年,当时在座的,老诗人吕剑、唐祈,年轻一代的公刘、梁南、静轩和我,不期都以“反党反社会主义”之名落网了。

    然后各自西东,彼此没有联系。一是自顾不暇,再也是为避嫌。胡风他们一些诗友间的关系不是叫审查个没完没了,甚至他们的读者也要交代所受的影响吗?“反党联盟”、“反革命小集团”,殷鉴不远,谁不退避三舍?

    我不认为剧团的领导和同事们在监视我,这个集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接纳了我,平常我跟上上下下老同志和年轻同志都处得很和谐。因为在我来此这段时期,没搞政治运动,而且我真的是“规规矩矩”,没有“乱说乱动”。宿舍同一单元住的居民小组长老大妈也没报告我有什么“异动”“敌情”。但我是过来人,深知“提高革命警惕性”的训练和濡染,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月里的逻辑必然。这使我在冷不防面对孙静轩的意外到访时,稍稍迟疑了片刻。

    尽是些可说可不说的淡话

    静轩大概看出了我的一点犹疑和尴尬,也因为后台光线的确使人压抑,他说:“出去走走吧。”

    我却毫不迟疑地说:“就在这儿吧。”我拉他在个道具箱上坐下。

    演职员们来往穿梭,并不注意我们两人,但我仍然感到处在众目睽睽之下。

    在这里能谈什么呢?

    如果走出去,不管在江边,在路上,在茶馆,显然我们会互道别后的种种。而我为什么一瞬间,几乎是本能地谢绝他的邀约,把他挽留在这个黑糊糊的后台,这个绝不适合纵情长谈的场合?

    但真正的诗友来到身边,下意识地感到,不能两人单独外出,因为历次运动的教训铭刻在心,事事处处要有证明人,当急风暴雨来临时,会逼问你每一次跟朋友的会见,每一次谈了些什么,有什么密谋策划。

    于是我们坐在那里,有一搭无一搭地找话说,尽是些可说可不说的淡话,或者偶尔倾听一下前台的剧情。更多是沉默无言。但难得一见,恋恋不舍,又不忍匆匆道别。就这样坐到散场。

    “南方的冬天本来不该寒冷”

    十几年后的1979年2月,他在来京开过诗歌座谈会后,以《雾重庆》为题,追记其事赠我,但他把1963年记成了1962年,就是他刚刚结束劳改的年份了:

    长途跋涉,风尘仆仆,各自走过坎坷的路/我和你不期而遇,在这遥远的山城的街头/南方的冬天,本来不该寒冷/但此时却寒风凛冽,弥漫着大雾/不远就是温泉,该去洗一洗风尘/但温泉属于别人/你我只能默默地厮守在没有灯光的幕后/挨肩坐在长凳上,相对无言/听那迟缓而沉闷的汾水长流/好缓慢的汾水呵仿佛流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等待在阴冷里,你我紧握着冰冷的手/呵,一场戏总算闭幕了/你和我飞奔而去/去听那擂鼓般的波浪,看大江滚滚奔流……

    这最后的两句,当然是诗人孙静轩浪漫的畅想。因为那晚我们也还是黯然地默默分手了。

    写过这首赠诗以后不久,他就跟艾青、严辰、邹荻帆等一起,有一次沿着南方海岸线的远行。不仅在象征的意义上,而且以后来二十几年的作品证明,海洋诗人从而重获了诗的生命,艺术生命。

    2011年元旦,我收到了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由刘福春代编的《孙静轩诗选》,我就想为他写一点什么。这个童年在饥寒中度过,8岁开始流亡,12岁当兵的诗人,一生的经历丰富而曲折,对历史和现实也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见之于笔下的诗歌。有关孙静轩对当代诗歌的贡献,除了林贤治、石天河,以及牛汉、昌耀有过一些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我以为还缺少足够的估计。

    (《文汇报》2.21 邵燕祥)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