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和平方舟”上的白衣使者
 https://www.neamco.com 2012-03-27 17:09:09 来源:文摘报

    驻沪海军411医院50多名医护人员两次参加“和谐使命”任务,远航近200天、航行4万海里。

    600年前,中国船队在航海家郑和率领下来到非洲,在肯尼亚蒙巴萨附近的马林国(马林迪)停留,向当地居民送上瓷器等物,非洲人民回赠了一头“麒麟”——长颈鹿。

    100年前,中国清朝海军“海圻舰”参与古巴、墨西哥护侨行动,远航到南美,到达加勒比海。

    这是历史上中国舰船两次远航的纪录。

    今天,中国海军大型医疗救护船“和平方舟”号,执行“和谐使命”再次来到这些地方——

    “和谐使命-2010”,远航87天、航行15000海里,访问吉布提、肯尼亚、塞舌尔、坦桑尼亚、孟加拉国等亚非五国,送医送药,诊治各国病人15770人;“和谐使命-2011”,远航105天,航行24620海里,访问古巴、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尼加等拉美四国,为10840名病人提供人道医疗救助。

    驻沪海军411医院50多名医护人员分别参加这两次光荣任务,与“和平方舟”号上所有海军医护人员一起,完成了使命。

    这艘2008年服役、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医疗救护船,长178米、宽24米、重1.4万吨级,共有300张床位,ICU病房、X光室、CT室等现代医疗设施俱全,相当于一个大中城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海上医院医务处主任潘竹林对记者说:“‘和平方舟’866船就是海上战地医院,平时或海难及海上自然灾害发生时,它担负着国际人道医疗救助的使命。”    

    海上医疗救护完全不同于陆地

    急诊科护士杨永平是1985年出生的山东女孩。她不是军人,却成为海军411医院非现役文职人员参加“和谐使命-2010”远航任务的第一人。

    “我特别荣幸!”这个一脸稚气的女孩为这次特殊经历感到自豪。在海上80多天的日子里,她穿上护士服,谁也没注意到她没有军衔。

    在海上,正常情况下,小杨要随医疗小分队到各艘舰船巡诊,为官兵们体检。当两舰相靠,需要爬舷梯。风浪大时,晃得厉害,还要带医疗器材。“想到是为远航官兵服务,我就一点都不怕了。”她说。有一次光量血压,就是好几百人,中间一点都不能休息,她的手都酸了。

    如果说攀爬舷梯上下舰船是小杨的必修课,那克服晕船则是海上医护人员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

    “出海第一天,我们就遇到了十级大风,十几米高的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医院船袭来。船身随浪剧烈起伏,舱内桌子上的水杯都被晃落到地上,当时我心里害怕极了。”金婷妍是海军411医院神经外科护士长,2011年9月,她刚休完产假就出海了,参加“和谐使命-2011”行动。那时孩子刚刚9个月大。

    她回顾出海第一天时的情景说:“那天晚上我们几乎都没有睡着,大家都保持着一个姿势,就是双手抓着床边栏杆,生怕迷迷糊糊时被风浪从床上甩出去。一晚上下来,手都僵硬得不会动了。”

    远航中最期待的,莫过于和家人通电话。医疗船上开放了两部卫星电话,可船上有400多人,每次打电话都要排队一个多小时。为此,官兵们形成默契:“每次只打3-5分钟,多隔几天再打一次。”徐逸敏是口腔科主任,两次出征“和谐使命”远航任务。他说:“每次打电话三通:一通医院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二通年迈的父母亲,报平安;三通妻子女儿,诉思念。”

    杨群,麻醉科护师,一位新婚妻子。2011年9月15日在民政局登记结婚后,次日便登上“和平方舟”号,一去便是105天。强烈的晕船反应和思乡之情一度让杨群烦躁不堪,彻夜难眠。为了平静自己的心情,杨群自有妙招:“我买了一幅十字绣,想家或者心情低落的时候就拿出来绣绣,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心情就平复了许多。”    

    抢救下来的女婴名叫“中国”

    刘玮,ICU室主任兼重症监护室主任。2010年11月,在孟加拉国,有一段经历让他终身难忘的。

    当时有一位23岁的孕妇,住在当地医院时,已近足月,总出现气急、胸闷等症状。当地医院诊断不出问题,就让她到“和平方舟”号上看看。

    到了船上,经CT检查,发现病人有风湿性心脏病。平时一般没什么事,但剧烈运动后很容易引起心脏衰竭,危及生命。

    “针对这样一个病人,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专家团队,进行会诊,并制定了详细的手术计划。”刘玮说,“当时有人建议是否让孕妇在船上生产,我坚决不同意。因为在中国海军军舰上生下来的孩子,国籍问题会遇到麻烦。”

    本着人道主义的精神,刘玮和妇产科张宣东副主任、麻醉科盛睿芳副主任医师等其他专家组成员来到当地的帕汤加医院,给孕妇做了剖腹产手术。手术中,病人果然出现了血压突然下降、心率减慢等症状。好在准备充分加上及时的抢救,病人转危为安。

    护士长王芳参加了对这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产妇的抢救、护理。她说,当母女两人成功获救后,孩子的爸爸非常激动,一定让翻译转告中国军医,以后这个女婴的名字就叫“中国”。在船离港前,孟方海军医院传来好消息,母女两人已经健康出院。    

    艾滋病男孩乘飞机赶来道谢

    凌晨两点,检验科医生贺嘉蕾核查完最后一位病人的化验单,签上她的名字,才离开没有窗户的实验室。每天300多份的化验样本,散发着五味杂陈的气息。这就是印度洋上属于她的“小世界”。

    2010年10月13日,离开吉布提,“和平方舟”驶向了肯尼亚,这是病人密集度最高的地方,也是艾滋病、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的重灾区。在肯尼亚停留了5天,医疗船便向坦桑尼亚驶去。而就在此时,贺嘉蕾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

    爱德宛是一位20多岁的肯尼亚小伙子,长期受到皮下囊肿的困扰。爱德宛的家在首都内罗毕,当他从网上得知“和平方舟”到达肯尼亚后,他开始往蒙巴萨港赶,但当他赶到码头后却久久徘徊在船边,不敢上船。细心的护理部主任江有琴发现了他,和他在不流利的英语交流中,才得知他怀疑自己患了艾滋病,希望得到中国军医的检查确诊,但因怕受歧视,久久不敢上船。江有琴开始心一紧,但很快镇定下来,坦然答应他的请求,热情领他上船进行各项检查。为此,爱德宛十分感动。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看上去年轻阳光的小伙子,竟然真的被查出HIV呈阳性,这意味着他的确是一位艾滋病毒携带者。医疗船告别了肯尼亚,来到坦桑尼亚。没想到,爱德宛竟乘坐飞机又追着“和平方舟”来到了坦桑尼亚,专程上船来感谢为他检查治疗的中国军医。在坦桑尼亚又见到这个不怕疾病、懂得感恩、珍视友谊的肯尼亚男孩,江有琴、贺嘉蕾等医护人员都非常感动。

    在医疗船到达哥斯达黎加那天,正赶上当地医生大罢工,前来就诊的病人黑压压一大片,许多病人提出希望中国医疗队多待一个星期的请求。由于该国医疗体制规定,病人全部采用预约等待制,加上医疗资源匮乏,许多病人都预约到了2013年。

    为19岁的艾尔兰德斯进行全麻腰椎手术是“和平方舟”号使用以来难度最大的手术。6个月前,这位酷爱足球运动的哥斯达黎加青年因为在踢球中扭伤腰部,一直无法弯腰,而他的预约手术要等到2013年。中国医疗船的到来让他们看到获得救治的希望。医院船上的骨科主任丁宇认真检查他的病情,又和各位专家会诊商榷后,决定为艾尔兰德斯进行手术。杨群是这次手术的器械护士。中国军医精湛的医术和杨群等护士准确无误的配合,经过3个小时的努力,手术获得圆满成功。康复后的艾尔兰德斯在父母和7个朋友的陪同下,来到医院船表示感谢。

    骨科副主任罗旭耀说:“我们遇到一个24岁的女性病患,当地医院检查出她有严重的腰椎疼痛毛病,手术的预约时间也定在2013年。”据了解,仅仅一次B超或是心电图检测,就要预约1个月左右。而病人来到中国医院船,只需2个小时,就能完成全套血液检测。如无其他问题,连夜就能手术。“原本这位女患者要连续两年忍受剧烈的腰椎疼痛,我们诊治之后立即手术,缓解了她的痛苦。”罗旭耀说。    

    对付语言不通有“秘密武器”

    讲英语对杨永平来说是小菜一碟,出航前她们还专门培训、恶补了两个月的法语。自信满满的小杨到了肯尼亚却遭到当头一棒,原来,当地除了政府官员之外大多说土语——斯里西瓦语。没办法,她们只能寻求翻译。

    这天,一位病人领了药,怎么用?怎么也说不清楚。护理部主任江有琴急中生智,拿来笔和纸,画了一条横的地平线,又画上半个圆太阳,表示早晨,再画上几粒药片的样子,写上阿拉伯数字。这个病人一下就明白了。这启发了大家,在此基础上护理部的医护人员一起集思广益,手势和图画成了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实践中,她们又不断完善,发明的一张张“药物用量图”,受到当地民众赞赏。

    自从有了这“秘密武器”,护理部的效率大大提高。中国军医和各国人民交流的点点细节,也令当地群众十分感动。

    “早上6点30分,起床,7点到7点30分,分三批次吃早饭。7点45分,门诊室内就位。8点正式开放门诊。中午11点30分开饭,到12点30分左右才能吃上。18点门诊结束,晚饭、散步。20点到22点,专家组讨论病例,确定诊疗方案。22点到0点,夜间手术。0点到2点,术后随访记录。2点到6点30分,休息。”

    这份不曾张贴的作息表,却是普外科副主任陈森林和其他海军医务人员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唯一的休息时间是吃饭和解手,还不到10分钟,马上又会被广播喇叭叫回手术室。”说起那段忙碌的岁月,他既感慨又得意。在短短3个月内,他主刀46起,成功率100%。陈森林每日安排特别紧张,有时甚至都没有时间吃饭。他连船队规定的卫星电话使用时间,也没有用完。

    住院部副主任徐世林说,住院部“虽居二线,但医生们的实际工作时间却是最长的,医院船的工作时间为早8点到晚6点,这里的医生总是要比别人起得更早。每停靠一站看病的时候,我们6点不到就起床了,要提前做些准备,而按照当地人的作息,中午是最忙的时候,大家吃饭都要轮流,到晚上门诊的医生下班了,我们还要安排值班,照顾住院病人。”

    高达48℃的气温、脏乱的环境、疟疾甚至艾滋病的潜在威胁……这些,丝毫没有阻挡医生们救死扶伤的决心,更对这些跨地域、跨种族的病人多了一份关爱之心。

    中国军医,成了传播和谐海洋理念、执行和谐使命的和平使者。

    (《文汇报》3.13  郭一江 黄修国)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