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史海钩沉
中德建交的幕后故事
——记著名外交家王殊
 https://www.neamco.com 2012-04-12 20:23:42 来源:光明网-《文摘报》

    他24岁便作为随军记者,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报道;他在朝鲜战场发回的报道,得到了毛主席的重视和批示;他作为新华社驻外记者,曾转战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上世纪70年代初,他以独特的视觉,冒天下之大不韪,力主与西德建交;他与主流看法相左的观点,受到周总理和毛主席的高度重视。毛主席亲自召见了他并赞扬他:“你很了不起,可以当大使。”    

    毛主席说:“你可以当大使”

    1969年3月,中苏边防军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内外对苏联战略“东移”还是“声东击西”的争论之声骤起。

    对于中德关系,国内政坛也有很深的偏见,普遍认为:战后,联邦德国军国主义和复仇主义仍占主导地位。

    时驻西德的新华社记者王殊,不唯书,不唯上,广交各类人士,尤其是和德国反对党人士接触很多,了解了许多真实情况。他以翔实的材料和精辟的分析,最终做出美苏两霸争夺的重点仍在欧洲,苏联战略向西,不是向东的结论。

    王殊坦言,在西德,占主导地位的是和平主义,并大胆提出:“我主张中国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关键时候,王殊多次发电报向国内陈述自己的观点。王殊的观点,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1972年7月,王殊突然被召回国,他做梦都没想到,毛主席要见他。当时王殊心里没底,但有一条他是清楚的,他的观点与中央主流不一致,进一步说,是与伟大领袖毛主席不一致。

    时年48岁的王殊,年富力强,天性耿直执着。他想,我是在外交第一线,最有发言权。我要学粟裕大将,谏真言,当“忠臣”。但同时,王殊对夫人也交代了后事……

    7月24日,当王殊心怀忐忑、懵懵懂懂被带到中南海时,才发现是毛主席接见外宾的书房。毛主席与王殊握手后说:“你长期在国外当记者,我也当过记者,我们是同行啊。”

    毛主席赞扬他的观点,对王殊说:“你很了不起,可以当大使。”

    为缓和王殊情绪,主席请他抽支烟。他接过烟仔细端详,那是一支特制的尼古丁含量极低的小雪茄烟,他没有抽,却放在身边的小茶几上,准备带回家做个纪念。

    可没想到,坐在他身旁的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顺手拿去抽了起来。屋内烟雾缭绕,香气扑鼻。王殊后悔极了,当初真该放在自己的衣兜里!    

    中德建交谈判

    之后,周总理又在小会客室和大家谈了很久。总理还把经主席批准的《外交部关于同联邦德国谈判建交的请示》给大家看,王殊看到总理“请主席考虑,如果有时间,接见王殊一次”的报告后,刚刚平静的心又一次翻起了波澜。

    在王殊的“穿针引线”下,原西德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时任基民盟副主席、联邦议会外交委员会主席)施罗德访华,并就建交问题达成内部谅解。

    王殊被中国政府任命为建交谈判的中方全权代表,同时调我驻东德和捷克使馆的外交官到波恩协助王殊工作。

    经过8轮艰苦谈判,1972年9月29日双方代表草签了建交公报,并发表消息。西德谢尔外长应姬鹏飞外长的邀请同年10月访华,王殊也应召回国接待。

    两年后,近50周岁的王殊便当上了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

    从随军记者到外交家

    王殊1924年10月生于江苏常熟,14岁时到上海读书,1942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外文系。在大学里,除了刻苦攻读英文和法文外,曾以“林莽”为笔名,在上海报刊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进步文章。

    1946年4月,王殊受地下党组织安排,来到苏皖边区教育厅任编审。解放战争中,他到了华东野战军。1948年9月开始,他开始了在新华社长达24年的记者生涯。

    当年24岁的记者王殊,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上海的报道。他写的第一条新闻是我军围歼黄伯韬兵团取得全面胜利的重大新闻。朝鲜战争爆发后,王殊又被调到新华社驻志愿军总分社工作,一干就是两年半。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不久,因他懂英语,被分配到新华社国际部南亚分社,常驻巴基斯坦,从此开始了驻外记者的生涯。他先后去了加纳、几内亚、马里、古巴、联邦德国等亚、非、拉美、欧四大洲。

    他是中国第一位单枪匹马闯非洲建新华社分社,打破中非长期隔绝的传奇人物。1959年,他先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筹建新华分社,后又去新独立的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采访,并破格受到总统杜尔的接见。

    1960年10月,王殊去马里采访,在友人安排下拜见了总统凯塔。凯塔总统很友好,开门见山表示,愿意同中国立即建立外交关系。王殊将信息第一时间报回国内,中马顺利达成建交协议。

    1961年底,他又奉命去拉丁美洲建立新华分社并任社长,地点选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上任伊始,就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加勒比海危机”。他日夜采访,仅仅一个月,就发了130多篇报道,受到总社通报表扬。

    1969年,王殊等待派往英语或法语国家。但此时新华社驻波恩惟一的记者患癌症回国治疗,因此,要王殊先去“顶缺”。他抢时间看了一些材料,便急匆匆飞到波恩。

    王殊1973年认识的一位阿尔卑斯山的老石匠,每年春天都给他寄来一封信,并附有一张贴满了山区新绿的嫩叶和鲜艳花瓣的硬纸片。王殊只要去德国,总是抽出时间去看望这位住在养老院的挚友。

    后来,王殊相继担任过《红旗》杂志总编辑、外交部副部长,80年代担任驻奥地利大使,回国后任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羊城晚报》3.31 胡中乐)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