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北京市民政局公布了2011年北京婚姻状况统计数据:办理结婚登记173657对、离婚登记32998对。根据北京地方志《民政志》记载,从新中国成立至1987年,全北京近40年结婚者数百万对,离婚数量却仅有3.5万对。面对今日如此之高的离婚量,为什么没有人去调解了?曾经那些听两口子吵架顺带手就给评理的“好事儿大妈”们,怎么会都消失了?
宁拆十座庙 不破一桩婚
今年80岁的时丽霞老太太,上世纪90年代曾是“北京第二传染病医院”家属委员会的成员,那时的家委会有一个由几位中老年妇女组成的组织“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任务无非就是调解家庭矛盾纠纷。“都不用单位工会发话,邻居们听说有两口子打架比较厉害的,就会主动上门,给两口子劝架。‘宁拆十座庙,不破一桩婚’嘛。从没有人说我们多管闲事。夫妻也都明白,我们是一番好意。”在老人们的心里,大多认为只要不是找了“小三儿”、“家暴”,两口子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
李大叔刚结婚不久曾和同事聊了婚姻的困难,不久,单位工会、妇联、居委会、计划生育的人都纷纷来给他做思想工作。
外人不便插手“隐私”
如今,家庭矛盾调解机构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在右安门街道办事处下辖的永乐居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回忆,“现在,离婚这事,我们掺乎不进去。如果居民有调解家庭纠纷的要求,居委会是肯定不会不管的。但现在讲究尊重隐私,两口子不闹到离婚分财产的地步,都不会来找我们。”
中科院心理所的尹文刚教授说,看似“一番好意”的离婚调解逐渐消失,“这是很正常的,社会进步了,人们现在懂得尊重人格,我在你单位工作,你只是我的同事,你不该干涉我的家庭生活。”
(《北京晨报》4.10 张十月 颜斐)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