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荧屏上最忙的,除了为遍施雨露而团团转的“四爷”,就是各种类型的婆婆了。先听听直接说到婆婆的戏名:《婆婆》《婆婆来了》《婆婆遇上妈》《婆婆也是妈》《欢喜婆婆俏媳妇》《和婆婆一起出嫁》《我的野蛮婆婆》《我的婆婆我的妈》《危险婆婆》《儿子媳妇婆婆》……
而间接地说到婆婆的电视剧就更多了。一打开电视机,扑面而来的便是成群结队的婆婆,有珠光宝气的都市婆婆,有土得掉渣的农村婆婆,她们宝刀不老,精力充沛,或终日与媳妇斗法,或不时与亲家较劲,婆婆真的很忙!
这些婆婆剧的情节虽各有千秋,离奇古怪,但大体上都是这样几条十分雷同的思路:婆婆一定和媳妇格格不入,闹出无数误会;婆婆和亲家必然貌合神离,明枪暗箭频频过招;小姑子必在其中挑拨是非,而婆婆对小姑子言听计从;儿子夹在中间很难受,肯定会闹到离婚或即将离婚的地步;公公多半是和稀泥——如果有公公的话,为了方便婆婆表演,公公一般都被提前“赐死”,或根本不出现;最后,婆婆和媳妇肯定会和好,尽释前嫌,皆大欢喜。
初看一两部婆婆戏,倒也新鲜好玩,生活气息很浓。但凡事一多即滥,婆婆戏看多了,就腻了,不想再看她们永无止境地打打闹闹,不想再听她们刻薄到绝情的争吵,也无法理解剧中那些本来可以没有的莫名其妙的误会。还有那些胡编乱造的痕迹,似曾相识的情节,有悖常理的矛盾冲突,都会使观众产生反感,弃之而去。
近年来,我们的一些编剧、导演往往喜欢跟风起哄,忽而是一堆穿越戏,忽而是一堆宫斗戏,忽而是一堆谍战戏,如今又是铺天盖地的婆婆戏。文艺繁荣讲究百花齐放,如果品种单一,只会让人倒胃口,婆婆戏的一哄而上,既违反了艺术作品的供求关系,也不合乎文艺创作的审美规律,被诟病也是难免的。
文艺作品贵在创新,不落窠臼,写别人没写过的题材,走别人没走过的路,这样的艺术家才有出息,这样诞生的作品才有价值。《渴望》《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闯关东》《金婚》《潜伏》等电视剧为什么会广受欢迎,就因为其具有首创意义,而后来跟风的作品之所以大都成了狗尾续貂,也是缺乏创新精神所致。
(《解放日报》4.16 陈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