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周,各省区市陆续公布今年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在经济主动减速的大背景下,一些地市甚至出现税收收入超20%的负增长。
在税收增长急刹车的同时,地方非税收入普遍大幅增长,成了财政增收的主力军。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29976.25亿元,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8.4个百分点。而非税收入4118亿元,同比增长53.3%。地方非税收入同比增幅50.1%。更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地方今年一季度的非税收入甚至出现“翻番式增长”。
“这种情况极不正常,也极易出现财政收入的虚增和注水,这些数字究竟是真还是假,值得认真推敲。”江苏一名长期从事财政监督工作的负责人表示。
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主动调低,从江苏省来看,一季度两税收入明显下滑。镇江市国税部门负责人说,其辖内的一些纳税大户今年基本无税收。“今年以来,我们拼了老命抓增收,挖掘一切可能的税源,但国地税的增收也只有2%左右。”“要实现财政收入的‘开门红’,只有靠非税收入来调节。”
江苏另一个市的财政局长也毫不隐讳地说:“一季度实体经济总体不乐观,情况堪比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为完成年初各级人大确定的财政收入增长目标,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一些大的融资平台的资本金都抽过来“充数字”。“先临时调进去,完成当期的财政考核任务数后,再转出来,现在都是这样玩的。”他说。
多名财税专家指出,今年中央政府在理性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通过结构性减税希望让利于企业和民生,希望通过减税效应的发挥带动居民消费的扩大、振兴实体经济和民间投资,但非税收入的过快增长和过度膨胀,容易对冲结构性减税的作用,加重企业和社会的负担,加剧社会分配不公。
(《第一财经日报》4.19 东方)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