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在1941年,中共中央就在延安成立了政治研究室,但在解放战争时停办。
1954年,毛泽东指名要陈伯达、田家英等人筹备成立新的政治研究室。1955年,重建的政治研究室在北京市万寿路13号成立。政研室实际上是直接为毛泽东服务的一个理论研究班子,主任是陈伯达。工作人员来自马列学院(即后来的中央党校)、中央办公厅、中宣部和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1957年,毛泽东针对整风鸣放形势写的《事情正在起变化》在印发党内时,就曾署名“中央政治研究室”。
《红旗》杂志创刊后,中央政治研究室迁到沙滩大院,与中宣部、《红旗》杂志社在同一座楼办公。政研室为《红旗》撰稿,宣传中央精神。1961年,柴沫调到政研室任秘书长,此时政研室的主要任务是搞调查研究,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1963年前后,中苏两党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意见,于1964年春决定将中央政治研究室改组为中央马列主义研究院。
马列主义研究院组建后,开始是租用海淀区西颐宾馆北馆作为办公处所,后来迁往中央党校,离开沙滩大院,其发生的事已不属于政研室的范围。但研究院在“文化大革命”中解散了,留下一部分人重组中央政治研究室,又迁回沙滩大院。
恢复后的政研室绝大多数是年轻人。政研室除主任陈伯达外,没有副主任和秘书长,也没有别的官员。工作上的事,史敬棠在管,他的职务仅是秘书。有人曾向陈伯达建议,是否给史敬棠一个行政职务。陈说,“不用,不用,就叫秘书。”
事实上,陈伯达当时虽然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和政治局常委,但并无多少实权。特别是起草九大政治报告被否定后,陈伯达更是小心翼翼,唯恐被江青等人抓住辫子进行报复。这时的《红旗》杂志,虽然他名义上是总编辑,但实权已被姚文元抓去。他唯一可控制的阵地就只剩政研室了。他怕弄出个官来,被江青一伙拉过去,于是连官也不敢设了。
庐山会议后,陈伯达倒台,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政治研究室被撤销。陈伯达出问题后,有人向中央告状,认为马列主义研究院的运动不彻底,有许多“五一六”反革命分子未挖出来就解散了,陈伯达包庇了坏人。为此,上面从北京卫戍区派来15名军代表,进驻沙滩大院。结果挖了两年的“五一六”反革命分子,一个也没有挖出来,最后不了了之。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二年,军代表撤出沙滩大院,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历史才最后划上句号。
(《北京沙滩大院百年风云录》 红旗出版社 苗作斌)
|
|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