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是中国储蓄率达到50%。有学者说,老百姓是不敢花钱,银行里存的是保命钱,如果要让他们花钱,就要提高社会保障,而不是到处兴建基础设施。
虽然当下的社保、医保改革开展得轰轰烈烈,政府投入也有所扩大增加,但“看病”仍是很多家庭的沉重负担,“因病致贫”在低收入家庭仍然普遍存在。
与此同时,在“建设性财政”的惯性中,不少地方政府热衷对基础设施花费巨资,用更多的钱搞经济发展,而对于这种普惠型社保的积极性却不够高。因而,出现自己“攒钱养老”、“存钱看病”的现象。
高储蓄率现象该怎么办?我以为它呼唤的是普惠型社保。所谓普惠型社保,就是说,我们的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仅仅解除一小部分人的养老和看病忧虑是不够的,更要让绝大多数普通群众受益,只要他们为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都应该能分享到国家给予的社会养老保险,不因为工种区别、身份不同,而有高低区分、经济悬殊,更不能因为不是公务员、事业编制,所能分享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就低人一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谈道:“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也提出了诸多惠民措施,但愿这些精神能和养老改革、社会医疗保障改革,以及普惠型社保结合起来,让更多的老百姓得到更多稳妥的社会保障,充分享受现代生活,而不是再成为“储蓄率高达50%”的一员!
(《中国青年报》11.26 刘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