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聚焦 社会 法制 健康 文坛 学林 环球 万象 文体 生活 科技 财经 养生 解密 人物 地理 特别推荐

19世纪的纽约“酒糟奶事件”
 https://www.neamco.com 2012-12-29 15:22:04 来源:文摘报

    近些年,食品安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烦心事。在1850年前后,牛奶的美誉也曾在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打击,“酒糟奶事件”让市民对牛奶望而生畏。

    19世纪中叶,随着美国纽约市区的扩张,城市周边的草场开始被蚕食,大约有1.3万头奶牛由于无处放牧,被三四百一群关在棚子里饲养。这些奶牛因进食新鲜牧草不足,产奶量明显下降,纽约市民的日常鲜奶供不应求。于是,纽约远郊的鲜奶便被补充进纽约奶市。

    眼见自己原有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外来鲜奶蚕食,城市周边的奶牛场主眼红了。不久,他们想出了一个既可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奶量的主意:用酿酒厂的副产品——酒糟和下脚料喂牛。当时,随着人口的膨胀,酒的需求量大增,酿酒厂多了起来,产生大量酒糟和下脚料。但是,用这些东西喂牛,会使牛奶变得稀淡乏味,含脂肪量骤减。但为了获利,这些品质恶劣的“酒糟奶”悄悄地进入了市场。一些酿酒厂的老板发现了这一生财之道,甚至还兼办起奶牛场。

    《纽约时报》最先发现这种黑心奶,1853年,一位评论员在报上发文作了揭露,他在评论中说:“我们的孩子和成年人都喝‘酒糟奶’,我们的民族还能健壮吗?”文章还警告说,长此下去,还可能发生死亡事件。随后,《纽约时报》派出记者深入调查事件,发现这种“酒糟奶”是导致纽约儿童营养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而近8000名儿童的死亡也与此直接相关。

    对于那些被媒体揭露的黑心奶牛场,纽约政府虽然不断派出检查人员前去查禁,但效果不明显。

    1862年,纽约市政当局颁布了一项打击黑心奶的法令,对牛奶生产和销售作了多条规定,如牛奶经销商的运奶车和奶罐上,必须贴上由政府颁发的合格标志;禁止酿酒厂开办附设的乳品厂等等。1881年,纽约州还推出了《纯正食品与药品法案》,黑心奶横行的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由于黑心奶便宜,对于一些贫困家庭来说,仍有吸引力。

    1893年,纽约慈善家施特劳斯豪发现了这一情况,发起设立了低成本的鲜奶销售点,由他统一购买合格的鲜奶,低价向市民尤其是贫困家庭出售。政府意识到这是根治黑心奶的好办法,也开始资助这项行动。

    到了1904年,美国推出了全国性的《纯正天然食品和药品法案》,在执法力度上也不断加强,鲜奶的质量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事实上,当年的黑心奶现象并非只流行于纽约。在伦敦,市面上销售的鲜奶有一半造假。而法国的巴黎当局,在黑心奶屡查不止的情况下,于1870年无奈地颁布了母亲必须用母乳育婴的法令。

    通过政府立法、媒体揭露、民间力量监督、消费者抵制等多方努力,黑心奶才最终在英法消失。

    (《羊城晚报》12.22 朱江)

版权声明:转载须经版权人书面授权并注明来源
[字体: ]  [打印]  [关闭] 
 编者互动
 订阅购买
五朵金花

  《文摘报》集萃之《家庭养生》、《百病自疗》、《医生札记》、《法服务》、《作品屋》、均从近年《文摘报》中精选精编而成。
每本约200页 ,均为32开,定价:18元/本。全套5本。

合订本
2007年|2008年|2009年
订阅广告(破季)
 您喜欢的版
时政要闻 社会广角 法制纵横
健康之友 文坛走笔 学林漫步
环球博览 人间万象 文体时空
生活百科 科技视野 财经点击
运动养生 往事解密 人生舞台
人文地理 特别推荐 新闻聚焦


友情链接
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中国青年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
中国新闻网人民搜索盘古搜索百度新浪网搜狐网网易腾讯网凤凰网
版权合作 | 各地代印点 | 广告刊列 | 联系我们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5号   光明日报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