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指出,在1960年的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中,截至2008年仅13个经济体成为高收入经济体。为此,这一阶段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是位列13个经济体中的,它们以维持高速增长来跨越“陷阱”。经济增长在出口导向型模式的支持以及一些主要创新行业高效生产率的带动下快速起飞。1950年代日本的实际人均GDP高于中国目前的水平。日本的实际人均收入快速越过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时,其实际增速也经历了一段快速上升期。实际趋势增速上升到10%,并在随后的三十年间维持在8%以上的水平。韩国实际人均收入在1977年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并且其增速在随后的十五年间维持在9%左右的水平。
投资是一个重要因素。虽然中国目前的绝对量水平(在50%之下徘徊)已相当高,但一些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而这正是资源有效配置现在成为首要政策重点的原因。从总量上看,供给方需要中国这样规模的大型经济体来确保高投资率。中国工人的人均资本存量依然很低,分别相当于日本与韩国的8%和15%。
中国的当务之急是开拓自己的道路以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有三个关键要素:人口、资本和生产率。第一个要素将不再是中国的优势。劳动力扩张的态势可能在未来几年出现反转。资本积累仍有空间,但重点是重新配置需将资源输入到生产率较高的领域。最重要的是,生产率,尤其是全要素生产率必须提高,以维持下一个十年的增长。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该也不需要下降,因为中国的收入水平和城市化率仍能支撑另一个十年以上的高速增长而不会触及发展前沿。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12.20 曲宏斌)